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10月22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智言新語:美國會不會攪黃東亞共同體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10-22]     我要評論

張智新

 日本新上台的民主黨首相鳩山由紀夫,在亞洲和世界尚不算知名,但近來他倡導的一個理念似乎是走紅——東亞共同體。連一貫對此不置一詞的美國,也公開表態回應。正在北京就朝核問題開展外交協商的美國助理國務卿坎貝爾日前就此表態稱,目前亞洲地區的主導機制並不明確,但任何涉及到安全、經濟、商業的重要機制都不應該將美國拋置在外。

重返一說並不準確

 這可謂是美國對「東亞共同體」首度做出有興趣的表態。不過,聯繫到近來其「重返東南亞」的系列外交戰略佈局,美國如此反應並不意外。

 其實,奧巴馬高調推出的「重返亞洲」戰略,與其稱之為「重返」,不如說是「重新重視」。眾所周知,美國本來就須臾未曾離開過亞洲,無論是經貿還是安全,無論是與韓日及菲律賓等國的結盟,還是與中、印等新興大國以及東盟其他國家的深入交往,可以說任何一個外交領域,美國都早已廣泛地存在於東亞乃至亞洲每一個角落。只是由於前總統小布什任內美國主要精力集中於伊拉克、阿富汗兩大反恐戰場,眼看中國和東盟在經貿等領域的合作如火如荼,一時間突然有悵然若失的被邊緣化感覺,更有重返亞洲舞台中心時不我待的緊迫感。

 從現實角度看,確如坎貝爾所言,東亞目前雖有諸如東盟、APEC、東亞峰會、東盟十加三以及中日韓峰會等諸多多邊機制,但尚未形成穩定、持續、有效的主導機制;美國也的確不能被排除在東亞一體化的任何多邊機制之外。但是,人們仍有充分理由反問美國:是不是美國參與了,一個有效的「東亞共同體」主導機制就會很快形成?坎貝爾所言的諸多多邊機制中,有哪一個機制是完全封閉或者對美國說不的?倒是美國長達17年對東盟一再「say no」,才是造成今天倍感失落甚或邊緣化的根本原因。

 東亞一體化從未忽視甚或排斥美國,擺在包括東盟諸國等東亞各方面面臨的問題是,美國會是東亞一體化的促進力量嗎?對於仍是紙上談兵的「東亞共同體」,無論是中國傾向的13國方案還是日本熱衷的16國方案,沒有一個預留了美國的位置。那麼美國參與「東亞共同體」後,其位置角色到底是什麼?可以斷言,只要美國深度介入,東亞一體化要麼因各方的互信降低而陷入停滯,要麼淪為各國政要的清談俱樂部。

謹防阻礙東亞整合

 其實,美國對中國的防範和制衡,無論是對中國崛起的擔憂抑或是意識形態偏見,都由來已久。但是,從奧巴馬當局到他的智囊機構都應該深知,中國過去、現在甚至將來都不是「亞洲門羅主義」的擁護倡導者。仍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中國,無論是同東盟合作的深化,還是對「東亞共同體」的積極回應,以及全力參與包括上合組織、APEC、東亞峰會、中日韓峰會等多邊機制,都無外乎三個目的:首要的是維護國家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其次是為本國發展謀求和平的周邊及國際環境,最後才是為地區和世界盡到自己作為大國的應有責任。為防範和制衡中國而硬生生地在東亞共同體進程中插一槓子,既要想想是否會南轅北轍,還得思量是否力不從心,更要防止是否損人不利己。

 看來,所有東亞一體化的擁躉們都要認真思考這個嚴肅的問題:沒人要他出局卻自己總是擔心被排斥而拚命「插一腳」的這個全球老大,會不會就此攪黃了鳩山苦心孤詣重提的「東亞共同體」呢?

相關新聞
奧巴馬聯大講話評析 (2009-10-22) (圖)
掌握市民脈搏 完善勞工福利 (2009-10-22)
智言新語:美國會不會攪黃東亞共同體 (2009-10-22)
西方走廊:白宮難贏塔利班 (2009-10-22)
書生意氣:樓市宿命無法打破 (2009-10-22)
議會暴力難為保安 (2009-10-22)
慳電膽照出惡質政治 (2009-10-21)
上海世博與香港高鐵 (2009-10-21)
香港要有適當的土地政策 (2009-10-21)
不建高鐵 香港沉淪 (2009-10-21)
總理致歉 作風可嘉 (2009-10-21)
慳電膽風波 (2009-10-21)
三一九案新發現 (2009-10-21)
香江透視:特區政府施政弱點與重點 (2009-10-20) (圖)
暴力變本加厲 社民連引火自焚 (2009-10-20)
政經多面體:經濟轉好 施政仍難 (2009-10-20)
書生意氣:樓市兩極化加劇 (2009-10-20)
極端保育主義 (2009-10-20)
議員是否要申報親戚利益 (2009-10-20)
拓六大產業應支持 (2009-10-20)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