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09年10月20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香江透視:特區政府施政弱點與重點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10-20]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曾蔭權發表題為《群策創新天》的施政報告。

周八駿 資深評論員

 施政報告企圖證明六項產業是具「優勢」的,卻於不經意間暴露了它們其實不能算「高增值」行業。這究竟是擁有專業知識而疏忽抑或根本就缺乏關於「優勢產業」的常識?至此,就不難明白,施政報告為何把重點置於「保育中環」了。

 2009年10月14日,曾蔭權先生發表2009至10年施政報告《群策創新天》。翌日,《星島日報》社論以《政策天秤向保育傾斜》為題;其他若干報章的頭版頭條新聞也以施政報告關於「保育中環」為主要內容。香港社會輿論一針見血地揭示了:曾蔭權預先張揚以推動所謂六大優勢產業發展促進香港向知識經濟轉型作為施政報告的重點,其實,重點轉向了「保育中環」。《星島日報》社論這樣說:「行政長官曾蔭權昨日發表淡棕色封面的《施政報告》,意在採取大自然保育的顏色,樸素踏實。這可以作為中環街市等區內大批政府建築物和官地保育政策的背景色調。」

 施政報告關於推動六大產業發展的篇幅不可謂不多。問題是:為什麼輿論會得出這樣的印象:保育中環是施政報告的真正重點?

「保育中環」何以成為施政主調

 首先,即使從非專業角度看,人們也看不到施政報告關於推動六大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較之2009年6月22日行政長官公佈的同類政策措施有明顯突破。例如,香港的教育產業被認為是最具發展潛力的,但是,施政報告除公佈6月22日所宣佈的「撥出兩塊市區土地,以便有興趣的辦學團體發展自資專上及高等教育課程」的具體位置是在何文田和黃竹坑,僅增加:探討內地高中生來港修讀課程的可行性;進一步吸引內地及亞洲各地學生來香港高等院校深造;檢視香港高等教育定位,制訂長遠策略等空洞的內容(該報告第26至30段)。再如,關於發展醫療產業,施政報告除公佈6月22日所宣佈「四幅預留發展私營醫院的土地」是在黃竹坑、將軍澳、大埔和大嶼山,增加:考慮使用公立醫院內空置地方和方便私人土地改作醫療用途;加強培訓醫護人手;推動中醫中藥發展等似有若無的內容(該報告第31至33段)。又如,關於發展檢測和認證產業,施政報告除匯報6月22日關於「在三個月內成立『香港檢測和認證局』」及其工作的決定已付諸實施外,沒有新的措施(該報告第34至35段)。

 其次,從專業角度看,施政報告關於「知識型經濟」和所謂「六大產業」的說法存在着明顯錯誤。

 關於檢測和驗證、醫療服務、創新科技、文化及創意產業、環保產業、教育服務等六項產業,施政報告中文本目錄和內文均稱「六項優勢產業」,但是,施政報告英文本目錄和內文卻均只提「six industries」。無論施政報告作者是先寫中文本後譯成英文本抑或相反,顯然,「六項優勢產業」相對於「six industries」不是翻譯。為何施政報告中文本一再強調「六項優勢產業」而英文本老老實實地稱「六項產業」?個中底蘊猶如中文名之曰「經濟機遇委員會」,其英文名字卻是「Task Force on Economic Challenges」。對以英文為母語者,施政報告誠實相告,但是,對以中文為母語者,施政報告卻賣了廣告。

六項產業的優勢並不明顯

 這六項產業是否都是香港具優勢的產業,香港的經濟學者是有異議的。為求得客觀公正,立法會議員和社會人士先後要求特區政府提供過去3年六項產業佔香港本地生產總值和就業人口的比重及其年增長率。然而,施政報告第21段僅回應:「現時六項優勢產業中,私營企業整體上對本地生產總值的直接貢獻為百分之七至八左右,僱用約三十五萬人,佔總就業人口約百分之十。」請注意:「佔總就業人口約百分之十」,卻僅「對本地生產總值的直接貢獻為百分之七至八左右」,究竟是「高增值」還是「低增值」不是頗令人生疑的嗎?——施政報告企圖證明這六項產業是具「優勢」的,卻於不經意間暴露了它們其實不能算「高增值」行業。這究竟是擁有專業知識而疏忽抑或根本就缺乏關於「優勢產業」的常識?

 施政報告第9段談「知識型經濟」,把傳統四大支柱產業通通歸入「以『創新』及『知識』為本的產業」。這又是一個缺乏常識的例子。為什麼不向特區政府統計處專家請教,他們一定會告訴你,2007年四大支柱產業佔香港本地生產總值約60%而知識型行業佔香港本地生產總值僅為26.7%的道理。

 至此,就不難明白,施政報告為何把重點置於「保育中環」了。施政報告第53段說:「中環是有文化歷史、有獨特性格的金融商業中心,我們要致力保存。」施政報告第56段說:「整個保育中環的構想,以尊重中區的歷史為大前提」。那是如數家珍的熟稔。

相關新聞
香江透視:特區政府施政弱點與重點 (2009-10-20) (圖)
暴力變本加厲 社民連引火自焚 (2009-10-20)
政經多面體:經濟轉好 施政仍難 (2009-10-20)
書生意氣:樓市兩極化加劇 (2009-10-20)
極端保育主義 (2009-10-20)
議員是否要申報親戚利益 (2009-10-20)
拓六大產業應支持 (2009-10-20)
抹黑特首意欲何為 (2009-10-19)
積極配合國家「十二五」規劃 (2009-10-19)
中俄關係:利益與實力 (2009-10-19)
優化勾地政策不容再拖 (2009-10-19)
設委員會推動電子學習 (2009-10-19)
經濟唯務實 (2009-10-17)
結合兩地融合推動國民教育 (2009-10-17)
利益輸送不成立 (2009-10-17)
兩地金融合作應方便市民 (2009-10-17)
關係爛好 因愛成仇 (2009-10-17)
美財政部報告態度務實 (2009-10-17)
追求民主而非追求民主議題 (2009-10-16) (圖)
政治秀難獲認同 社民連自取其辱 (2009-10-16)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