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強 資深評論員 香港工商專業聯會創會會長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港澳同樣實施「一國兩制」,更可互相借鑑學習。澳門在行政立法司法互相配合,以及堅持反對外國勢力干預兩個方面的經驗,筆者認為就值得香港借鑑學習。
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副主任張曉明日前表示,澳門回歸10年來,取得的成就來之不易,有很多鮮活的經驗值得認真總結,例如澳門特區行政與立法、司法之間的關係,更注重相互配合,更具有建設性,以及堅決反對外國勢力的干預,都做得非常成功。張曉明的說法引起香港社會熱議,中聯辦副主任李剛表示,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可以互相借鏡,如果大部分香港市民認為特區政府應該借鏡澳門的經驗,香港可以向澳門學習。
澳門回歸初期,經濟不振、失業率高、治安問題嚴重,但回歸將近十年,澳門居民安居樂業,社會穩定、民生和諧、經濟繁榮,人均GDP在2006年首次超越香港,2008年僅少於日本30多美元,成為亞洲最富有的地方之一。澳門回歸10年雖然也有一些深層次和新呈現的問題要解決,但成績是主要的,中央領導人都對澳門特區政府的各項表現,給予很高的評價。澳門能在10年間取得如此驕人的成就,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行政與立法、司法之間的關係,更注重相互配合。
澳門兩點經驗值得參考
鄧小平早就說香港特區的政治體制不是三權分立。基本法根據「一國兩制」原則,在香港採用行政、立法互相制衡、互相配合,司法獨立,以行政為主導的設計。但香港「三權分立」已走到了「分」的極端,行政立法之間、行政司法之間以及立法司法之間互不理解、互不支持,缺少配合,在有關香港整體利益事務上互相掣肘,結果出現了一些「有破壞無建設」的現象。
本港行政立法之間缺少配合,立法會牽制港府施政,拖慢基建發展,不少關係經濟民生的法案,都是在立法會上糾纏多時,其中有些固然與政府的法案未臻完善有關,但更多的是部分議員故意拖延,製造事端,利用審議法案來大做政治秀,譁眾取寵,導致不少重大法案一拖再拖,甚至推倒重來,不僅浪費資源,更使香港坐失時機。這也是香港的發展速度明顯落後於周圍地區的重要原因。立法會調查權擴張,不知節制介入私人機構乃至銀行的運作,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和信譽。
自香港回歸以來,濫用司法程序和法援現象層出不窮,引起纏訟、亂訟、濫訟不斷,行政主導變成司法至上,行政主導變為「法官治港,司法至上」,法官可以廢法,可以違憲審查,已使司法獨立蛻化為司法獨大和司法至上,其惡果是扭曲行政、立法、司法的良性互動關係,嚴重貶低行政、立法機構的權威和地位,擾亂政府施政、法治環境和經濟發展,法庭的形象也會受到損害;如此一來,變成行政、立法、司法三輸,最終受損的是社會整體利益。本身是法律學者的立法會議員梁美芬指,她經常都收到不同投訴,表達對裁判法院或地方法院的不滿,她說不同級別的法院都可能出現「烏龍事件」,甚至發生法官在判案過程中睡着的事情。終審法院首席法官李國能亦指出,「法院沒有可能為現代社會這麼多政治、經濟、社會問題,提供一個萬靈藥。」
香港作為一個高度開放的自由港和國際貿易、金融中心,其政治、經濟和社會環境異常複雜,必須有一個強勢政府。行政與立法、司法之間不配合,會導致政府積弱,必然會削弱香港的競爭力。
外國勢力干預非杞人憂天
在外國勢力的干預方面,香港的情況也值得警惕。據2008年第11期《現代國際關係》所載《美國介入香港「一國兩制」的現狀與趨勢》(作者沈本秋、倪世雄)一文指出,根據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提供的數據,布什時期提供給香港反對派和非政府組織的活動經費使用重點自2004年以來逐漸發生了變化。2003年前活動經費主要用於資助在港促進民主與人權和制訂人權報告的活動。2004年以來資助對象開始增加,主要包括香港民主黨、香港人權監察、思匯政策研究所、香港職工盟、新力量網絡等反對派團體和其所屬的研究機構,經費使用開始偏重於選舉培訓、民意調查等。該文指出:「美國未來介入香港事務將表現出諸多新的趨勢。在政制發展方面,2012年和2016年將是兩個關鍵時期。2012年既有特首選舉也有立法會選舉,2016年則有立法會選舉。2017年和2020年民主選舉能否順利實施將取決於2012年和2016年各方達成共識的程度,這也將是美國和香港反對派盡力要價的時期。」
基本法委員會委員劉迺強也指出,外部勢力干預港務的情況,已不像以往那般秘密地進行,而是變得明目張膽,甚至可用「猖獗」一詞來形容,外國在香港資助的民間組織、研究所、公關團體等機構,未經證實的數字達二百多間。其中某些機構是比較出名的,例如「無國界記者」就是美國「中央情報局」(CIA)所支配的機構,專門在世界各地批評一些與美國意識形態不同的國家的人權狀況、言論自由等。又例如一個叫做「全國民主基金會」的組織,它在一九八三、八四年左右,CIA專門從事顛覆別國政權活動的財政資助。這類組織在香港主要透過舉辦明地或暗裡的活動,如講座、研討會等,推廣所謂「美國式民主」。
張曉明認為,澳門回歸10年來,在實踐「一國兩制」方面,在許多具體的做法上,與香港不同,有自己的特色。那就是澳門始終堅持從澳門本地的實際出發,在「一國兩制」原則和基本法規定的大框架下,走自己的路,不盲從,不簡單地模仿別人,堅決反對外部勢力的干預,非常成功。李剛指出,港澳兩個特區,都有好的依法辦事經驗,可以互相借鑑。筆者認為,張曉明和李剛都言之有理,澳門在行政立法司法互相配合,以及堅持反對外國勢力干預,非常成功,值得香港借鑒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