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亮亮 鳳凰衛視評論員
正在香港、美國及世界各地同步上映的美國電影《2012》(港譯《2012末日預言》),賣座甚佳。
《2012》故事大略是:2012年地核過熱,地球發生廣泛的地質災難,人類生存面臨絕境,各國領袖合力在中國建造巨型方舟,讓少數人和動物在浩劫中存活下來,確保他們能在地球上繼續繁衍下去。
綜合外電消息報道,內地觀眾對此片劇情大為讚賞。內地網民指片中有不少「親華(pro-China)」場面,包括:中國軍官向來華的美國難民致敬、中國力排眾議開放閘口讓更多難民進入方舟、美軍稱讚「只有中國才能迅速建造救世方舟」等。
《2012》不但在美國奪下了票房冠軍,自13日在華上映以來,累積票房也已經高達1700萬美元,高踞中國票房排行榜第一位。雖然上映已接近兩周,但到北京電影院買票的人還是絡繹不絕,售票員說,「這部電影每一晚都滿座,大家都想來看中國如何拯救世界。」
《2012》這樣的電影,在10年前還不會誕生。當時人們對地球面臨的環境和生態危機的體驗,還不如現在這麼深刻,當時的世界格局與中國的實力,也與現在不同。
中國的安定進步關係人類社會
以《功夫熊貓》為標誌,美國電影開始了對中國的正面描述,到《2012》則已經從電影的角度;影片的內容當然完全是虛構的,也可以說是杞人憂天,然而這種擔憂是有理由的,現在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從自己的生活環境感受到地球暖化帶來的影響,僅近期各地的氣候異常就說明了這一點。
所謂「中國救世界」,反映的是本片編導和製片商在拍攝這種災難片的時候與時俱進的觀念:13億人的中國,能夠以自己的經濟發展帶動世界,中國的高效率與慈悲觀念,也能夠拯救世界於水火。從影片的故事進展來看,這種描繪是有其邏輯性的。
救世界當然不能只靠中國,中國辦好自己的事情,就已經是在「救世界」,畢竟中國人口佔世界人口的近五分之一,中國的安定與進步關係整個人類社會。
不過好萊塢畢竟是好萊塢,娛樂產業本身就是美國軟實力的一部分。奧巴馬總結亞洲之行的時候說,亞洲將購買更多的美國產品,從而提高美國的就業率。娛樂產品一直是美國出口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電影。13億人口的中國,其電影市場還不如美國,因為中國的人均收入與生活水平都還遠低於美國。就像可口可樂穩扎穩打終於在中國市場佔據了重要份額,美國電影也在朝這個方向努力。要在中國上映的美國電影,至少不能再像過去那樣扭曲中國人的形象或拿中國調侃,《2012》顯然深諳此道,這對未來的美國娛樂業產品進入中國肯定有啟示作用。
另一方面,由於美國電影的影響甚大,這部《2012》在世界各地上映,也肯定在一定程度為中國在海外的形象加分,而這是中國的「外宣」目前還無法在同樣的廣度和深度做到的。
內地大城市都已經建立了符合國際標準的電影院,但是電影票的價格卻高得離譜,這促進了非法翻版的「繁榮」,又引起美方的關注。如何讓低收入的民眾也能進電影院,不完全是市場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