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12月24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氣候殖民主義可以休矣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12-24]     我要評論

蒯轍元

 在威脅人類生存發展的氣候變化問題上,美國代表和維護的是氣候殖民主義和氣候霸權主義的利益,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代表,代表和維護的是發展中國家生存發展的利益,在氣候變化問題上代表和維護的是反氣候殖民主義和反氣候霸權主義的利益。中國不僅擁有雄厚的實力(硬實力和軟實力),還擁有雄厚的「群眾基礎」,在聯合國的談判框架下,獲勝的必然是中國和發展中國家。

 在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峰會上,美國代表團從一出場開始便猛烈攻擊中國,先下手為強,搞突然襲擊,以霸道的氣勢,企圖壓倒中國,從而鎮住發展中國家,以實現美國氣候霸權主義和西方發達國家的氣候殖民主義利益,旨在使哥本哈根大會在其操控下,做出具有法律約束的決議。為此,美國氣候變化問題特使托德.斯特恩赤膊上陣,擺出一副氣候霸權主義和氣候殖民主義衛道士的架勢,向中國猛烈開火,攻擊中國溫室氣體排放問題,放言「我不認為能看到公共資金,特別是來自美國的公共資金能流向中國。」「我不認為中國是接受資金資助的第一候選人。」很顯然,斯特恩的言外之意是中國休想獲得資金,威脅中國不要跟美國作對的意圖溢於言表。

美國攻擊中國旨在推卸責任

 其實,斯特恩從減排、資金援助到《京都議定書》等每項重大議題上都攻擊中國,只不過是在做表面文章,其根本的目的是,否認美國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的歷史責任、道德責任、法律義務、補償義務,相反是要脅迫中國和發展中國家接受美國和發達國家圖謀強加的減排方案。因此,斯特恩竟然不顧歷史事實,不承認幾百年來美國工業化高度發展中的高能耗、高消耗、高污染、高消費、高碳排放,對氣候變化有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從而也不承認美國應為其歷史責任向受害的發展中國家,在應對氣候變化上做出必要補償的道德責任和法律義務。「美國不認為自己需要為幾百年來的碳排放做出『賠償』。我堅決反對『還債』或『補償』的提法。」斯特恩甚至不顧事實,不顧道義地宣稱:「我們(指美國)的排放量現在已經很平緩增長且將下降。這不是道德問題,這是數學問題。」而且放出狠話,如果哥本哈根能出現一份有約束力的協議,美國就傾向於參加相關談判,但是美國不可能簽署《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也不打算簽署改頭換面的《京都議定書》。

 對於「極為缺乏常識」的斯特恩的狂妄謬論,中國代表團顯然不屑於與之纏鬥、辯論。但美國派出斯特恩作為急先鋒打頭陣,卻是別有用心的,再次表明美國和西方發達國家一貫堅持的強權邏輯、霸道邏輯仍未有根本的變化。其實,所謂強權邏輯、霸道邏輯,說白了就是強盜邏輯。西方發達國家通過殘酷、血腥的殖民主義,瘋狂掠奪和無度地濫用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國家即現今的發展中國家的資源和財產,從而發展了自身的工業化和高消費。而今西方發達國家的後工業化亦如其既往的工業化一樣,每一個毛孔裡都充滿了發展中國家的鮮血。而且西方發達國家的工業化和後工業化歷史過程中的高能耗、高消耗、高消費、高排放、高污染,正是造成當今氣候變化溫室效應的罪魁禍首。正如西方國家殖民主義的歷史是無法否認的,也切斷不了的一樣,西方國家氣候殖民主義的歷史也是否認不了,也切斷不了的。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必須承擔歷史責任、道德責任和政治責任、法律責任,必須履行既定的政治承諾和法律義務,對發展中國家特別是落後貧困的發展中國家進行言而有信的資金援助和技術援助,不能為應對氣候變化再次施展氣候殖民主義,而阻礙甚至侵害發展中國家的生存發展。時代變了,美國和西方發達國家已不可能再為所欲為了!

氣候殖民主義不得人心

 中美兩國在此次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激烈交鋒,並非偶然。當今的氣候問題不是單純的氣候問題,而是一個複雜的歷史氣候,政治氣候、道德氣候、責任氣候問題,其核心是經濟利益和發展利益問題,其本質是氣候殖民主義與反氣候殖民主義的問題,是氣候霸權主義與反氣候霸權主義的問題。美國作為西方發達國家的盟主,代表的是美國利益和西方盟國利益。在威脅人類生存發展的氣候變化問題上,美國代表和維護的是氣候殖民主義和氣候霸權主義的利益;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代表,代表和維護的是發展中國家生存發展的利益,在氣候變化問題上代表和維護的是反氣候殖民主義和反氣候霸權主義的利益。正因為如此,在本次氣候大會上,中美便自然地被推上前台進行激烈的角力和交鋒。中美在哥本哈根大會上無論唇槍舌劍,還是真刀真槍交鋒究竟會有什麼結果呢?公道自在人心。發展中國家代表心裡已經明白,美國攻擊中國是虛,哪有債務人得罪最大債權人的道理,美國是借攻擊中國來鎮住發展中國家才是實。其實,美國惹怒的不僅是中國,而幾乎是所有的談判方。因此,有輿論認為,中國不僅擁有雄厚的實力(硬實力和軟實力),還擁有雄厚的「群眾基礎」,在聯合國的談判框架下,獲勝的將是中國和發展中國家。這是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應有的結果。

相關新聞
民主黨否決總辭背後的民意考量 (2009-12-24) (圖)
氣候殖民主義可以休矣 (2009-12-24)
東張西望:該當頭時就當頭 (2009-12-24)
工作與生活平衡的新職業文化 (2009-12-24)
防範豪宅炒賣的影響 (2009-12-24)
青山遮不住 畢竟東流去 (2009-12-23)
要把嬰兒與洗澡水一起倒掉嗎? (2009-12-23)
從「徐州艦」看中國海軍發展 (2009-12-23)
哥本哈根說明了什麼? (2009-12-23)
阿富汗:美國剿匪 中國建設 (2009-12-23)
社民連騎劫票源 公民黨施換馬計 (2009-12-22) (圖)
澳門回歸十周年給香港的啟示 (2009-12-22)
棄用介紹上市 避免市場混亂 (2009-12-22)
陳江會亟需破解兩岸政治困擾 (2009-12-22)
澳門經驗值得借鏡 (2009-12-22)
反對派胡鬧 政治紛爭不已 (2009-12-22)
澳門經驗對香港有重要啟示意義 (2009-12-21) (圖)
香港青年的前景與國家緊密相連 (2009-12-21)
花1.5億買原地踏步值得嗎? (2009-12-21)
哥本哈根破局 西方作繭自縛 (2009-12-21)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