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汽車工業學會會長李耀培(左)表示,「死火」車輛的蒸發器有殘餘物質阻礙引擎旋轉,相信是車輛「死火」原因。右為機電署副署長陳帆,中為工程師學會副會長陳福祥。本報記者潘達文 攝
【本報訊】(記者 嚴敏慧)石油氣車輛突然「死火」肇因仍然未明。由政府、專家及業界組成的專案小組,昨舉行首次會議後決定成立3個工作小組,循石油氣供應鏈流程、加氣站操作,以及石油氣車輛設計及維修保養,3大方向調查事件成因;另下周一亦會啟動石油氣車輛自願測試計劃。不過,機電署指出,業界提供的蒸發器嚴重發黑,聲稱僅使用數月卻無維修紀錄,反觀政府石油氣車輛的蒸發器使用5至6年僅呈微黃,由於行駛里數不盡相同,須透過石油氣車輛測試計劃找出實際數據,再深入研究。
調查石油氣車「死火」事件的專案小組成員之一、香港工程師學會副會長陳福祥表示,他們除會調查石油氣供應鏈,包括石油氣本質、運送過程是否受污染外,亦會研究汽車機件及設計,以及車輛燃燒石油氣過程中會否有其他因素導致「死火」現象。小組另一成員香港汽車工業學會會長李耀培則稱,維修技工發現不少「死火」車輛的蒸發器上有殘餘物質,阻礙引擎旋轉,相信是導致車輛「死火」原因,建議司機應勤加清洗蒸發器。
28小巴的士 下周自願測試
機電署副署長陳帆表示,專案小組每兩周開會一次,而下周一亦會啟動石油氣車輛測試計劃。28輛參與的石油氣的士及小巴,在測試前須接受「健康檢查」,3個月內亦須到指定加氣站入氣,每星期要再返回皇冠車行維修檢測。陳帆稱,全港7個石油氣供應商將各抽選兩個加氣站,每站會安排兩輛接受測試的車輛入氣,冀進行追蹤性監察能為業界提供有用數據,為日後改善或提升安全提供參考資料。
機電署總機電工程師何漢英表示,本港進口外地石油氣一直依賴出口地的認證,但部分公司會上油船抽驗密度及是否含水等,加上運輸到油庫以至各油站均用獨立喉管及氣泵運送,出問題機會不大,若石油氣出事,政府車輛亦不會倖免。
死火的士換氣缸後未再出事
此外,機電署熱線昨收到13宗「死火」個案。而一輛上周六被機電署拖走檢驗、曾兩小時死火60次的的士車主梁宇榮表示,周日在更換氣缸後再用中石化石油氣至今,未有出現「死火」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