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宏証券及資產管理董事 黃敏碩
中國當局銳意刺激農村消費,作為推動整體內需的其中一項計劃,早前的「家電下鄉」及「汽車下鄉」成效甚彰,令當局有意擴大「下鄉」範圍。國家工信部指,今年將推動「信息下鄉」、「寬帶下鄉」以及啟動農村輕紡消費市場等措施,惟現時市場所注視的,乃已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有望在春節後推出的「建材下鄉」。
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把支持農民建房作為擴大內需的重點措施;推動「建材下鄉」,鼓勵農民依法建設自用住房。《擴大建材下鄉政策及實施建議(初稿)》估計,為期3年的「建材下鄉」,財政補貼金額將達1,000億,全國1,500-2,000萬農民戶有望受惠。
補助金額中,8成由中央承擔,其餘2成由地方負責,對農戶購買的水泥及玻璃等材料予以13%補貼,對在縣級以上及新村建設區內集資建設的住房,給予相當於集資額20%的補貼,並設有最高補助金額(最多分別不逾5,000元及2萬元),有望拉動10%-15%的農民住房增長,以及每年500-600億的消費。
設「綠色門檻」 減申請意慾
「建材下鄉」的推出,令市場憧憬一眾建材股,以及鋼鐵及玻璃等相關板塊之表現,惟「建材下鄉」與先前兩項「下鄉」措施性質不同。首先,建房開支遠比家電及汽車為多,並非一般農民所能應付,難以刺激農民重建房子,甚至在現有房子外,另建新房。再者,雖說農村市場潛力龐大,但基於農村房子對建材需求遠比城市的高樓大廈為少,對建材需求的拉動有限。
此外,措施的行政亦是關注所在。在「家電下鄉」初期,就發生過民眾因申請補助程序繁複,放棄申請或購買,影響措施成效。建房涉及多種建材,伸領程序預期將更為複雜,而據行業人士介紹,「建材下鄉」產品將設「綠色門檻」,必須具環保效益,有關產品費用或較高,在限制農民選擇之餘,亦減低他們建屋的意慾。
無可否認,「建材下鄉」確實對建材具一定拉動效應,惟在措施性質、行政安排以及入場門檻均對措施成效添上不明朗,能否達到預期效果,是為疑問,建材業的發展仍由措施以外的基本因素主宰,不宜對「建材下鄉」有過高期望。
工信部表示,去年全年水泥產量16.3億噸,同比增長17.9%,建材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8.4%,惟產品出廠價格只微升0.6%,反映行業仍面對產能過剩。
中材及中建材可長線吸納
不過,產能過剩情況在全國程度不一,較為集中東南部,反而北部及中南部地區分別受惠工業開發及災後重建,需求增長不俗,產能過剩問題未見突出,料是行業增長動力所在,可重點留意個別具策略性地區佈局的企業,如積極開展西北部的中材股份(01893),以及業務遍佈南北地區的中建材(03323),待市況回穩後,作中長線吸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