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擐㚚� | 閬��� | 擐蹱葛 | �批𧑐 | �蝱�� | ��钅�� | 閰閗�� | 鞎∠�� | �𧑐�𤩎 | ��閗���鞎� | ��躰�� | ����� | 憡𥟇� | 擃磰��
2010年3月6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廊:文學的功用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3-06]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今天的文學無論地位與功用,和過去相比已大大不同。

王大慶

 前些日子,應邀出席朋友的生日宴會。會上,當朋友介紹我是搞文學的後,一些人臉上露出輕慢神情,有一宴友甚至小聲嘀咕:文學有什麼用?我聽後淡然一笑,不去和他計較。是啊,朋友的圈子裡不是官員就是大款,唯有我是另類,輕視文學也就情有可原。再說,這文學與做官和經商相比,確實沒有什麼可炫耀的。做官有身份有體面,待遇優厚,一世無憂。難怪每年招考公務員,大學生趨之若鶩,成百上千人爭一個崗位。經商雖有一定風險,但成功的概率也很大,市場經濟催生了大批的老闆、巨頭,其賺取的財富足可以富幾代。

 如今在這個社會上,要麼有權要麼有錢,我這個搞文學的算什麼呢?至今只能溫飽,想改善住房都很困難。可我解不開對文學的情結啊!

淨化心靈,消除煩惱

 上小學時我就與文學結下了不解之緣。那時我還看不懂長篇巨著,接觸最多的是一些小人書,諸如《列寧的故事》、《三國演義》、《水滸》等。小學四年級時,老師把我寫的一篇作文〈露珠〉略加修改後推薦給了《少年文藝》,想不到竟然發表了。當時那個高興勁兒就像「范進中舉」似的。老師對我大為讚賞,說一個小學生的作文能上國家期刊,這在學校的歷史上還是個先例,勉勵我繼續努力,將來爭取當作家。同學們也為我高興,把我這篇作文當作範文研讀。父母更是喜不自禁,誇我有出息,讓他們臉上有光,要姐妹們向我學習。這以後,我又在《少年文藝》上刊載了兩篇作文。由此也種下了日後搞文學的種子。

 中學畢業後插隊「廣闊天地」,正是靠大量的文學著作才使我度過了10年艱苦的農村歲月。那時,我白天下田幹活,晚上就點着油燈偷偷看從家裡帶來的中外名著,倒也不覺生活有多枯燥無味。大量名著的閱讀不僅淨化了我的心靈,消除了內心的煩惱,還增強了我的文學功底。七十年代末從農村返城後,我的業餘時間便基本上都用於文學創作了。那時搞文學創作的人很受人尊敬,也很受領導重視。我那時還是工人身份,由於經常在報紙副刊上發表文學作品,因而工友們都尊稱我為「老師」,一些單位舉辦文學寫作培訓班,也常常邀請我去講課。單位領導鑒於我在文學創作上的成果,特意將我從車間調到人秘科,以讓我更好地發揮寫作上的才能。

一個社會不能沒有文學

 曾幾何時,文學失去了應有的位置,人們不再愛好文學,不再追崇文學之星,紛紛忙着打拚自己的事業,忙着建立自己的「經濟基礎」。可我卻仍執着地繼續讀自己的書,寫自已的文章,堅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園。我總認為,一個社會不能沒有「用語言塑造形象以反映社會生活,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藝術」。人類社會幾千年以來一直有文學的血脈在流淌,決不可能因為社會某個階段的某種時尚而斷流。

 然而,在我苦苦堅守自己的文學陣地時,作家葉匡政先生卻聲淚俱下地呼出了「文學死了」的口號,並列出了十四種文學的死狀,如「文學學術刊物死了!」所有的文學學術刊物只要花錢就可發表論文;「文學報刊死了!」文學報紙、刊物都在垂死線上掙扎,反正沒人看了,也不存在了市場競爭與信譽問題;「作家死了!」作家把文學看作應市的蔬菜,都想趕個早市,都想取得文學小販與買菜婆的歡心;「文學讀者死了!」嚴肅的文學讀者正在絕跡,偷窺、獵奇成了他們搜尋文學書籍的主要動力;「文學批評死了!」文學批評的「造假」與「甜蜜」,文學圈內人所共知;「作家協會死了!」作家協會成了豢養文學官僚、奴才與假作家的集散地……

 葉匡政先生的吶喊雖太過激,但其中一些症狀卻也道出了當前文學的不景氣和腐朽氣。看到周圍搞文學的人一個個轉行,想想自己孤芳自賞何時修得正果?傷感的同時遂產生了「還俗」的念頭。就在此時,著名作家韓少功在《人民日報》發表的〈文學何為〉又將我拉進了文學圈。

 少功先生在文中說,他經常遇到有人提問:文學有什麼價值?潛台詞大概是:文學能賺錢嗎?能助我買下房子、車子嗎?能讓我成為股市大戶、炒樓金主嗎?答案是:不能。因為除了極少數暢銷書,文學自古就是微利甚至無利的事業。而那些暢銷書的大部分,作為文字的快餐乃至泡沫,又與文學沒有多大關係。但這不能就代表文學沒有作為,只要人類還存續,文學就肯定廣有作為──因為每個人都不會滿足於動物性的吃喝拉撒,哪怕是惡棍和混蛋也常有心中柔軟的一角,忍不住會在金錢之外尋找點什麼。在這個時候,在這個呼吸從容、目光清澈、神情舒展、容貌親切的瞬間,在心靈與心靈相互靠近之際,永恆的文學就悄悄到場了。人類的文學寶庫中所蘊藏的感動與美妙,就會成為出現在眼前的新生之門。

 是啊,文學雖不是一種謀生之術,卻是一種心靈之學。文學看似是最不功利的精神活動,而且最沒有目標,但往往卻能達到應對現實生活的最大目的。它起於天性,終於怡情;由衷地開始,自由地終結。它能挖掘沉默字句中的金子,幻化為激動人心的思想火花;它能穿越似水流年,遊歷地獄天堂,把作品還原成歲月。它讓你通達,讓你開闊,讓你智慧,讓你平和,讓你在有見解的時候,並不固執於一己之見。讓你在彷徨中尋找到目標,在疑惑中得到答案,在沮喪失落時化解去心中的愁緒。

 文學隨着人類的生產勞動而誕生並滲透到社會生活各個領域、各個方面、各個層次。自古以來,文學無時不刻地在直接或間接地影響着人類和社會的自我完善、自我發展和自我超越。契柯夫的小說使一個賭徒幡然醒悟,曹操的頭痛被陳琳文章治好,唐伯虎賦詩巧救方丈,曹植七步成詩免殺身,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蘇東坡智對下聯服遼使……古今中外有關文學功用的史料、軼事數不勝數。

 有文學相伴,你可以在孤獨中擺脫寂寞,可以在喧囂中享受寧靜,可以在金錢的社會除去銅臭,可以讓你的精神境界得到一次又一次的昇華……很難想像沒有文學的社會會變成一種什麼樣的社會。隨着時代的發展,相信文學一定會大有作為!

 人以情義為立身之本,使人類社會幾千年以來一直有文學的血脈在流淌。在沒有版稅、稿酬、獎金、電視採訪、委員頭銜乃至出版業的漫長歲月,不過是僅僅依靠口耳相傳和手書傳抄,文學也一直能生生不息蔚為大觀,向人們傳達着有關價值觀的經驗和想像,指示一條澄明敞亮的文明之道。這樣的文學不賺錢,起碼賺不出什麼李嘉誠和比爾蓋茨,卻讓賺到錢或沒賺到錢的人都活得更有意義也更有意思,因此它不是一種謀生之術,而是一種心靈之學;不是一種職業,而是一種修養。把文學與利益聯繫起來,不過是一種可疑的現代制度安排,更是某些現代教育商、傳媒商、學術商等等樂於製造的掘金神話。文科學子們大可不必輕信。

 在另一方面,只要人類還存續,只要人類還需要精神的星空和地平線,文學就肯定廣有作為和大有作為——因為每個人都不會滿足於動物性的吃喝拉撒,哪怕是惡棍和混蛋也常有心中柔軟的一角,忍不住會在金錢之外尋找點什麼。在這個時候,在這個呼吸從容、目光清澈、神情舒展、容貌親切的瞬間,在心靈與心靈相互靠近之際,永恆的文學就悄悄到場了。人類的文學寶庫中所蘊藏的感動與美妙,就會成為出現在眼前的新生之門。(節錄自韓少功〈文學何為〉,2009年12月3日《人民日報》)

相關新聞
百家廊:文學的功用 (2010-03-06) (圖)
翠袖乾坤:絲竹煙雨江南 (2010-03-06)
海闊天空:機械故障各安天命 (2010-03-06)
琴台客聚:武大郎的黑骨頭 (2010-03-06) (圖)
杜亦有道:如意算盤 (2010-03-06)
隨想國:肝 (2010-03-06)
詩幻留形:《霧香港》的沉鬱 (2010-03-06)
百家廊:鋪路散記 (2010-03-05) (圖)
翠袖乾坤:小國小民小家子氣 (2010-03-05)
一網打盡:成敗之間 (2010-03-05)
琴台客聚:擁有一具完美的屍體 (2010-03-05)
生活語絲:溫總送別霍懋征 (2010-03-05)
扶林晚風:走進青銅時代 (2010-03-05)
寫我遊情:伊朗的包頭與闊袍 (2010-03-05)
百家廊:讀書與命運 (2010-03-04) (圖)
翠袖乾坤:離婚報道限制 (2010-03-04)
海闊天空:美日政商合演好戲 (2010-03-04)
琴台客聚:願賭不服輸 (2010-03-04)
杜亦有道:在此祝願 (2010-03-04)
師人勿語:血汗工廠 (2010-03-04)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撟游漲鞎⊥錇��鞟�埈�� 
2020撟游�拇� 
2019�典�见�拇� 
�屸���塳璇苷�卝�滢耨閮� 
鈭墧散����𤾸�滩店憭扳� 
擐硋�蝎菜葛瞉喳之���慦㘾�𥪜陸�� 
撱箏��70�𪂹撟� 
�鴌�錇�𥼚���2019 
�鰵��见�删���瘥坿�箇�𡒊𢥫�� 
�抅�𧋦瘜�30�𪂹撟� 
��𥕦�銝齿�� 
擏鞉葛�券�𡃏�滨�罸�𧢲𦆮�𠯫 
蝘穃肟瞏格��𨺗璅���匧僑�虾 
��䀹�閖�擧惣�㘚 
擐蹱葛��躰�脤�睃陸隢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