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5月15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文化觀察:關於中國經濟的一家之言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5-15]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文:葉 雷

——評《陳志武說中國經濟》

 陳志武教授的新書《陳志武說中國經濟》,我已經讀了好幾遍了,總感覺有話要說,但又不知道該從何處說起。關於陳志武教授和這本書的文章,有說是「智慧之見」,有說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鑰匙」,但也有批評的,輕者說是「忽悠」,建議者說「不要自我炒作」,更有甚者人身攻擊說「混蛋邏輯」。

 陳教授在國內已經出版的幾本書,我基本上都看過,特別是《金融的邏輯》給我的印象比較深刻。他在書中提出了一些有關我們反思歷史、探索未來之路的問題,也給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很能給人以啟發。但我覺得,作為理工科背景的經濟學家,他的論述有時對政治文化的歷史考察,視角過窄,偏頗難免。比如,關於政府負債與民主的關係,我們只需要考察一下英、美、法等國家行政組織的歷史演變,就可知道不是政府負債導致了民主,而是民主分權的傳統逼迫政府負債。因此,我覺得我們對待《陳志武說中國經濟》,應該是理性溫和的,要理智肯定或揚棄他提出的觀點,而不應該是基於感性基礎上的篤信或者全盤否定。《陳志武說中國經濟》是近幾年陳教授接受《新財富》、《南風窗》、《21世紀經濟報道》、《經濟觀察報》等媒體訪談的一個結集,主要內容涉及到改革開放與中國經濟成就、國進民退、國富民窮、金融危機與金融市場變革、政治與生活幸福等諸多內容。由於是訪談,所以觀點比較鮮明,讀起來比較通俗易懂。如果要從一個側面了解中國經濟的一些熱點問題,這本書倒也是不錯的選擇。

「全民所享」與「中國奇蹟」

 書中談到了「國有」與「民享」這個我們耳熟能詳的話題,這也是近幾年我關注和思考過的話題。如何將理論上的「全民所有」變成現實的「全民所享」,書中建議是將各級國有企業分別組建成各級國民權益基金,按人頭將這些國民權益基金分發給老百姓,老百姓可以長期持有,也可以交易,國有企業的利潤以分紅的形式發給老百姓。據陳教授估算,如果這樣的話,每個中國公民可以領取到價值6萬元左右的資產證券,每人每年還可以以分紅的形式獲得5000元左右的資產性收入,更重要的是,這樣將真正發揮出老百姓的主人翁精神,將對中國的經濟轉型、法治建設和政治改革產生舉足輕重的積極影響。但在我看來,中國的人口是變動的,國有企業也是變動的,理想設計雖好,但會否依然缺乏現實上的操作性?

 另外在談到經濟發展的「中國奇蹟」時,書中直接指出,這種奇蹟並不是真正的奇蹟,它只是在重複東亞國家在二戰之後、西方國家在更早時期的經歷而已。這個奇蹟的取得,一是我們享受了巨大的人口紅利,二是我們享受到了改革開放的制度紅利,三是體現了我們的後發優勢,四是我們分享了經濟全球化的紅利。但是,中國的這種「奇蹟」是基於西方國家主導的現代工業技術和自由貿易體系基礎上的,因此,中國的經濟高增長還能持續多久?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就取決於我們對規則的話語權有多少,對規則的制定權掌握和體現了多少。

點出中西差異

 關於金融危機與金融改革,陳教授也說得很直白:「我國金融業目前還是比較原始,不能因為金融危機而停止變革。」我十分贊同這個觀點。度過溫飽階段之後,經濟發展的實質就是一個「錢」字,錢是什麼,錢就是金融。錢生錢,才是最快的賺錢。任何一個國家和個人的發展和發達,都離不開錢,都離不開金融。如果從經濟的視角解讀美國歷史,那麼美國的歷史,就是一部已經發生正在發生而且依然會不斷發生的金融創新史。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經濟為什麼領先世界?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紙幣、錢莊的出現,比西方早了600多年。

 至於政治與幸福生活的關係,陳教授的核心觀點是,大家都在談政治,是不正常的;要讓真正關心政治的人去談政治,對於絕大多數公眾來說,才是追求生活幸福的真諦。發達國家的老百姓為什麼大多數不喜歡談政治呢?就如有人說「即使一個傻瓜當美國總統,美國也壞不到哪裡去」一樣,一是發達國家講法治,講程序,政治在制度的框架內,處於穩定狀態,沒有什麼值得關注的;二是發達國家制度中反腐力很強,權力相互制約,以權謀私的空間絕小,加上官員是由競爭產生,所以願意當官的人也不多。而我們國家,法律和制度不少,但不折不扣執行的不多,民主政治還未深入人心,政治依然直接攸關每個人的生活,所以我們都喜歡談政治。「我們每一個人都處於被動的、處於求國家、求政府的位置的話,我們每個人是不會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

 書中談到了「稅負」、「私有化」、「福利」、「勞動」、「企業」、「糧食安全」等問題,有些觀點,對我們依然具有啟蒙價值,如「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在於權利平等和交易自由,而不是在區域發展戰略」,「一個國家的制度質量,從根本上決定了其配置資源的能力和效率,因而決定其競爭力的高低」等等。但有些觀點,也是值得商榷的,比如「加速私有化,老百姓的收入才會更多」,「只有私有化才能實現真正的憲政民主」等。這些觀點,不僅陳教授不能證明其真理性,而且很多國家都留下了「休克療法」的慘痛經歷,在時下討論這些話題,只會讓中國群眾思想混亂,對國家發展和個人幸福都毫無裨益。

 在西方流行一句俗話說:「最不能信的就是經濟學家」,因為經濟學家十次關於經濟形勢抑或股市的預測九次是錯誤的。但經濟學家之所以依然受人們的尊敬,就是因為他們的思想之花比他們的準確預言價值更大。對待《陳志武說中國經濟》,我們只能把它當作眾多經濟學家中的一個,他不代表真理,不可全信;同時,我們也只能盡量從中尋找和抓住思想之花,促自己智慧之判,而不可當作《聖經》。

 【《陳志武說中國經濟》,陳志武著,山西經濟出版社2010年2月第一版,定價:34.80元】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筆補造化天無功─論文藝理論之貧困 (2010-05-15) (圖)
亦有可聞:名字攸關 (2010-05-15)
文化觀察:關於中國經濟的一家之言 (2010-05-15) (圖)
文訊:文化博物館與各族裔社群慶祝十周年活動 (2010-05-15) (圖)
歷史與空間:漫說乩仙 (2010-05-12) (圖)
亦有可聞:扇子在戲曲舞台中的妙用 (2010-05-12) (圖)
時評:從相人有術看做人之本 (2010-05-12)
古典瞬間:曹操的替身 (2010-05-12)
開卷有益:南北評論家熱議張煒和《你在高原》 (2010-05-12)
歷史與空間:兩千多年前的反戰義士 (2010-05-11) (圖)
來鴻:兒子眼中的季羨林 (2010-05-11) (圖)
豆棚閒話:魯迅的綽號 (2010-05-11)
詞話詩說:一絲不掛 (2010-05-11)
歷史與空間:走向現代世界 (2010-05-08) (圖)
豆棚閒話:關於「展示」 (2010-05-08)
文化觀察:《杜拉拉升職記》:中國新職場文化的一枚切片 (2010-05-08) (圖)
文化觀察:「野百合的春天」是一種怎樣的風景? (2010-05-08) (圖)
歷史與空間:中西知識分子在「道」「勢」之間的選擇 (2010-05-05)
豆棚閒話:漫說葉子戲 (2010-05-05)
時評:爭奪「故里」的背後是發展無術的技窮 (2010-05-05)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