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專欄作家William Pesek
新聞記者們說這叫「隱藏導言」。即指報道核心脫離報紙主版,反被一個看上去更勁爆有趣的花邊新聞喧賓奪主。這種狀況恰恰反映了亞洲開發銀行最新的前景報告。
市場隨著報紙頭條應聲而動:亞洲開發銀行把14個東亞經濟體的2010年成長目標提高到8.1%,4月份的預估為7.7%。被隱藏的新聞是:3種風險一定會終結亞洲繁榮之路—即全球二度探底衰退、資本流動不穩定以及成功退出刺激政策。
亞洲開發銀行資深主管Srinivasa Madhur 7月20日說:「今年大多數新興東亞經濟體都對於快速的V型復甦信心滿滿,但現在認定V意味著勝利(victory)還為時過早。」
正步入搖搖欲墜時期
亞洲已經歷令人印象深刻的危機,中國的快速成長正支撐當地信心。中國的活力甚至讓高盛調高了一個亞洲關鍵股指目標。但是亞洲正步入一個搖搖欲墜的時期,可能面臨自1990年代後期以來最大挑戰。
高盛的V意味著「估值」(valuations),它對亞洲股市的預期短期內完全沒錯。以Timothy Moe為首的分析師在7月14日的報告中將不包括日本在內的MSCI亞太指數的3個月目標從405調高至425,6個月目標從430調高到440,12個月目標維持在485不變。該指數目前為395。
美國經濟差強人意,投資者暗中試探歐洲以評估違約風險,日本困境越陷越深,V實際上所指的可能是「脆弱」(vulnerable)。健康成長能否持續,將取決於政府今日面對亞洲3大挑戰所做的籌劃。
首先,全球經濟。過去兩年的發債浪潮穩定了成長,但刺激作用卻不如預期,經濟學家正在討論經濟會否重回衰退。空前降息之舉面對的情況也一樣:免費資金幫助銀行站穩了腳步,但在創造就業或鼓勵消費方面卻無甚作為。
問題在於,領袖們在這種非常特殊的狀況下因循守舊。華盛頓降低赤字的呼籲忽略了美國經濟仍舊萎靡不振。歐洲關於通膨將至的擔憂掩蓋了通縮可能。東京關於復甦的討論罔顧現實。
過於依賴出口勢難長久
摩根士丹利亞洲區非執行主席羅奇認為,美國經濟面臨「漫長疲軟」期,如果他的觀點正確,那亞洲國家向經濟投入的所有刺激措施也沒什麼意義了。 依賴出口的亞洲若沒有一個規模達14兆美元的經濟體支持,也許可以存活一年。但3到4年可就不好說了。的確,中國正在成長,但經濟規模才4.3兆美元,人民幣還被低估,哪能替代美國成為經濟成長引擎。
這讓我們面臨第二個挑戰:熱錢。華盛頓和東京的零利率政策大肆波及亞洲,增加了通膨風險。美國、歐洲和日本正在推遲退出危機後成長的刺激政策。亞洲可不能那麼奢侈。
隨著通脹壓力增強,韓國和馬來西亞等國正在允許貨幣升值。自從中國上月取消人民幣盯住美元匯制後,貨幣升值之舉變得更對政治家們的胃口了。
第三個風險也已隱約出現,即意外的政策失誤。這或許最能影響高盛當前的樂觀情緒是否能轉化為亞洲經濟體的持續成長和投資亞洲的收益。
單單是退出財政刺激政策就已經夠有難度的了。央行還需要處理數不清的流動性——其中很多流動性是由於世界最大經濟體的超低利率造成的。政治家和貨幣官員們需要聯手把握好尺度。 (本文有刪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