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8月16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琴台客聚:「粵音正讀」爭議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8-16]     我要評論

潘國森

 去年底出席香港公共圖書館舉辦的「華山論劍」講座,初會鄧昭祺教授。鄧教授問我有沒有談論「文匯」的新作,還以為他問及《琴台客聚》,原來此文匯不同彼文匯,足見香港教育界還是關注到何文匯教授搞的「粵音正讀」所帶出的種種爭議。我便說對於這個話題的主要觀點都大致講完,總不成一天到晚口誅筆伐。

 三年前談錫永教授(筆名王亭之)向何教授提出五個問題,撮要如下:(一)中原音傳入廣府,分為周秦、兩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及現代六個時期,何以獨取宋代《廣韻》的中古音而否定其他時期的讀音?(二)廣府話有九聲,但依《廣韻》反切,是否要廢去《廣韻》所無的聲調?(三)近代音韻學家研究廣府話音韻規律,都是先承認現存的讀音,何以何教授只據韻書而不承認通行的讀音?(四)何教授說由《廣韻》的中古音轉讀為現代廣府話有一定的規律,這些規律根據哪些音韻學家所訂,有甚麼學術著作支持?(五)廣府話語音牽涉整個粵方言區,何教授提倡的讀音是否取得語言學者、教育家和政府文教組織的共識?

 何教授用了三年時間,才在其新作《廣粵讀》有點反應(因為顧左右而言他,不能算是回應),但只是集中批評「專欄作家王君」不懂反切,迴避以上幾個點出要害的質疑。現時互聯網上提及「正音」爭議的資料(包括《維基百科》),常說王亭之、潘國森「以較高姿態明確點名批評」,其實學術上的辯難從來都應該要指名道姓,這純為便利讀者之故。不點名,就有可能讓大家猜啞謎。

 原來上述四、五兩問,何教授早在二零零一年出版的《粵音自學提綱》表態,他在序言寫道:「一九九九年,朱國藩博士和我合著的《粵音正讀字彙》面世,成為第一本以學理為依據的粵讀字典;二零零零年還出版了《粵音正讀手冊》。」既然二十世紀只此一家懂得相關的「學理」,又何需理會其他粵音工具書的編纂者?問題是「學理」不是自己說了算,要通過「行家評審」(peerreview)的關。至於對近百年來許多致力研究粵方言的學者都不點名的腹誹透了,也不是做學問的應有態度。

 香港中文大學的「粵語審音配詞字庫」(http://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lexi-can/)主要參考四部工具書,即黃錫凌《粵音韻彙》,李卓敏《李氏中文字典》(一九八零年初版),周無忌、饒秉才《廣州話標準音字彙》(一九八八),以及何教授引以為傲、自命漢語史上「第一本以學理為依據的粵讀字典」。何教授應該知有李、周二家之作,但憑甚麼認為人家就不是「以學理為依據」?比如說《康熙字典》到了今天仍是很有價值的工具書,清儒王引之的《字典考證》糾正書中二千多條資料錯誤,現在通行本《康熙字典》將王著附在書後,近代中國語言學大師王力的《康熙字典音讀訂誤》更糾正五千多條讀音錯誤。何教授立論輕率,未免目中無人了些。

 「何氏正音」之違反學理,尚待下回分解。

相關新聞
百家廊:狼性與公民性 (2010-08-16) (圖)
翠袖乾坤:賣藝的浪漫 (2010-08-16)
跳出框框:坐火車去莫斯科 (2010-08-16)
琴台客聚:「粵音正讀」爭議 (2010-08-16)
生活語絲周奕論中越關係 (2010-08-16)
思旋天地:衣食住行 (2010-08-16)
網人網事:「全網公敵」企鵝仔 (2010-08-16) (圖)
百家廊:興凱湖之行 (2010-08-13) (圖)
翠袖乾坤:音樂就係咁 (2010-08-13)
娛視觀:《打擂台》浪費了梁小龍 (2010-08-13)
琴台客聚:白鯖魚色天空裡的一道閃光 (2010-08-13)
杜亦有道:盧惠光在此 (2010-08-13)
一網打盡:下台平忿 (2010-08-13)
寫我遊情:黎巴嫩「隨波里」 (2010-08-13)
百家廊:一個台灣作家的香港郊野談 (2010-08-12) (圖)
翠袖乾坤:非禮罪 (2010-08-12)
海闊天空:你敬我一尺 我吃你一丈 (2010-08-12)
琴台客聚:濫殺無辜 (2010-08-12)
生活語絲:中國男女失衡 (2010-08-12)
隨想國:減 (2010-08-12)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