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2010年7月12日,洛陽市第二文物工作隊的工作人員在宜陽縣仁厚村壁畫墓發掘現場。
墓葬壁畫的構成材料主要以泥土、白灰、麥草等為主,有的在白灰下有一層1厘米左右的草拌泥地仗層,有的無地仗,在製作壁畫時將泥土、白灰等材料攪拌均勻後塗抹在磚質或泥質的墓壁上。壁畫的構成材料和鬆散的結構使得這些壁畫被發掘後隨著原生環境的改變而極易渙散、脫落,這一特性決定墓葬壁畫是一種非常特殊的文物,需要特殊的保存環境和保護方法。
壁畫墓異地搬遷保護、展示的方式始於洛陽,1957年洛陽燒溝61號西漢壁畫墓發掘後因不能原址保存,遂搬遷復原於洛陽王城公園,開創了中國壁畫墓保護利用的新模式。1984年興建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時仍用這種模式搬遷復原了包括燒溝61號西漢壁畫墓、西漢卜千秋壁畫墓、金谷園新莽壁畫墓等6座在學術界享有盛名的壁畫墓。
談到對已復原到展區內的壁畫墓中壁畫的保護,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王愛文館長向記者介紹說:近幾年來,對早期發現的幾座壁畫墓主要採取封閉式的保護措施,使壁畫處於相對穩定、良好的保存環境中,以最大限度地延長壁畫保存時間及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