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9月28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黃毓民創立「選民力量」策略狠毒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9-28]     我要評論

郭中行

 黃毓民等成立「選民力量」究竟打什麼算盤,筆者認為有三個目的:一是要報復民主黨民協在「公投」上扯後腿;二是要搶奪反對派的區選出戰權;三是要策動一場黨內政變。唯有黃毓民這些深諳台灣民進黨內鬥權術之人才可想出如此狠毒的政治策略,打的是一石三鳥之計。可憐的是一班社民連支持者以為他們真的是為弱勢爭權益,卻不知道在漂亮激昂言辭的背後,不過是一班爭權逐利的傢伙而已。

 自從以狙擊民主黨為本業的選民力量成立之後,引發了反對派內的連場內鬥,先是反對派不滿選民力量丟掉協調機制,勢必拉散反對派的票源,質疑這個組織別有用心。而在社民連內部,由於以秘書長為首的季詩傑一直主張與反對派協調,更與黃毓民發生嚴重衝突,引發雙派的互相攻擊,社民連隨時出現另一次的分裂。一個小小的選民力量竟然牽動了整個反對派陣營,究竟這個組織目的為何,對未來形勢發展有何影響,值得深入分析。

「選民力量」局中有局

 首先是指出的是,說這個組織是由一群反對派的年青社運人士組成,這不過是皮相之見。現在站出台的人物不過是裝個樣子,試問單靠幾個網台主持人真的能夠組成一個團體?能夠有財力物力派出幾十個候選人出戰區選?這顯然是不可能。事實上,這個所謂選民力量的組織在「五區公投」期間,黃毓民早已提出過有關建議,當時的想法是由黃毓民領頭,率領一班年青社運人士出來狙擊民主黨及民協,當時在社民連黨內亦支持有關計劃。不過,在「公投」失敗加上社民連高層換屆,新領導不想與反對派鬧得太僵,於是否決了黃毓民的建議,自此不了了之。現在這個所謂選民力量突然成立,背後如果沒有黃毓民及其一班親兵如「維園阿哥」的推動,蕭若元的財力支援,怎可能成事,可以斷言,選民力量不過是社民連的一個外圍組織。

 那末黃毓民等成立這個組織究竟打什麼算盤,筆者認為有三個目的:一是報復。黃毓民癲狗性格,惡戾記仇,一直對於民主黨及民協在「公投」拒不相助耿耿於懷,而且他對於部分反對派的頭目人物亦早有私怨,加上為搶奪民協九龍西的地盤,所以一直主張要狙擊民主黨及民協,既然現任領導不以為然,甚至在會議上更怒斥建議「無腦」,那黃毓民唯有另起爐灶,拉攏「維園阿哥」等黨內的親信,鼓動死忠支持者違反黨內決定,自行狙擊民主黨了。

 第二重的目的是要搶奪反對派的出戰權。眾所周知,在反對派的協調機制下,不能挑戰現任議員,但社民連只得幾個現任議員,在機制下根本處於劣勢,但新領導層不敢推翻機制,那黃毓民於是以新組織名義,公然丟開協調機制,想選那裡就選那裡。屆時社民連選好地區之後,其他反對派要麼派員出選分散票源雙雙落敗,要麼唯有讓選民力量獨自出戰。這樣社民連便可搶佔了更多出選權,甚至可有策略地避開一些勝算不大的選區,先下手為強,其他黨派只有「啞子吃黃連」。不要忘記不少「選民力量」的成員都是社民連中人,他們暗中隨「選民力量」出戰,變相是為社民連搶得了更多出戰權,端的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

既為搶位又為爭權

 如果說頭二層原因都是可以說得出來,但第三層卻是黃毓民不能說出來的原因。原因是黃毓民借助一次帶兵出走的機會,其實正是要策動一場黨內政變。自從黃毓民等帶出的領導層退居二線後,本以為可以太上皇姿態指點江山。可惜新人事如副主席吳文遠、秘書長季詩傑等不買他的賬,而陶君行又優柔寡斷,左搖右擺,結果社民連的方向主要由吳文遠、季詩傑等人決定,當中不少更與黃毓民相違。最明顯的例子,如黃毓民親兵「維園阿哥」以大熱姿態選行委時被黨友狙擊,差點陰溝裡翻船,網上抹黑更是多不勝數。又如南區補選,季詩傑否決「維園阿哥」出戰,寧讓予公民黨等都令黃毓民極為不滿,與新領導多次衝突。於是黃毓民利用這次創立選民力量的時機,以拒絕反對派協調機制為藉口,向新領導層開火,煽動憤青在網上狂批季詩傑,黃毓民更以退黨明志營造被打壓的形象,令新領導層面臨巨大壓力。

 可以預計,現時黃毓民已爭取到長毛、陳偉業的支持,加上大批死忠支持者,新領導層未必能夠頂住沉重的壓力,急流勇退可能是唯一的辦法,屆時黃毓民將可扶立其親兵操控社民連,重新做其太上皇。這就是創立選民力量的第三層目的。唯有黃毓民這些深諳台灣民進黨內鬥權術之人才可想出如此狠毒的政治策略,打的是一石三鳥之計。可憐的是一班社民連支持者以為他們真的是為弱勢爭權益,卻不知道在漂亮激昂言辭的背後,不過是一班爭權逐利的傢伙而已。

相關新聞
志強時評:「申亞」須做好效益評估及防止政治化 (2010-09-28)
黃毓民創立「選民力量」策略狠毒 (2010-09-28)
「扣船風波」重傷中日關係 (2010-09-28)
政經多面體:釣魚島撞船與人民幣升值 (2010-09-28)
單刀直入:辦亞運要看成本效益 (2010-09-28)
指點江山:商界應認真考量參政模式 (2010-09-27)
廿四味:《蘋果日報》煽動仇商三板斧 (2010-09-27)
把脈香港:反對派的新版「苦肉計」? (2010-09-27)
冷眼向洋:強國進程的必然磨練 (2010-09-27)
釣魚島問題應回到「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原則 (2010-09-27) (圖)
香江透視:以發展觀看香港房屋問題 (2010-09-27)
議員無懼遇襲 民意勝暴力 (2010-09-27)
田園快語:「傷津制度」應改革 「以人為本」助弱勢 (2010-09-27)
世紀風雲:中日撞船事件:放人之後的策略思考 (2010-09-25) (圖)
上下一心支持港申辦亞運 (2010-09-25)
西方走廊:亞健康心態阻礙美國復甦 (2010-09-25)
解惑篇:法官決定公共政策要慎重 (2010-09-25)
國史教育衰落 國民身份何存? (2010-09-25)
大龍鳳騷:借協調爭拗「挑機」「阿哥」反擊陶君行 (2010-09-24)
廿四味:為「公投」塗脂抹粉 學者操守何在? (2010-09-24)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