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因才
僵持達18天之久的「扣船事件」終以日方屈服、放還中國漁船船長而暫告一個段落。很顯然,事件所引發的破壞效應還在繼續燃燒。由於東京的莽撞舉動,導致此前雙方在釣魚島問題上長期形成的默契被打破,兩國對該島及周邊海域權益的競爭力度有可能因此加劇。中國國內不少輿論即變得明顯強硬起來,要求政府不能再延續之前的「擱置」策略,而無視對方對釣魚島的侵略舉動。
目前,兩國正圍繞是否道歉展開後續博弈。中方自然有必要討還說法,因為要求東京道歉和賠償不僅是為被無端遭扣十多天的船長尋找尊嚴,進而為中國人尋找尊嚴,更重要的是,由於東京開了一個試圖將其主權和司法權延伸至釣魚島上的惡劣先例,中方必須要借此向外界表明,沖繩那霸地方檢察廳的所謂司法程序是非法的、無效的,中國對釣魚島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因此,道歉之爭背後的是敏感的主權之爭。
民主黨外交稚嫩
這起事件凸顯了中日關係的脆弱,並對正在暖化和構建中的兩國戰略互惠關係造成了難以彌補的重創。民主黨在去年上台執政時,中國政府和民眾曾對其政策寄予厚望。期待民主黨政府如其選前承諾那樣,推進「外交革命」,將對華外交置於與對美外交同等的位置上。實際上,鳩山政府為此確實做出了不少努力,其對日美平等關係的追求和對東亞共同體內涵的闡述,都展現了中日兩國關係大幅向前邁進的美好前景。
但短短一年間,這種前景就因為普天間機場搬遷和扣船風波這兩個事件而淪為幻景,東京外交政策面臨空前危機。中日關係不但未有突破,反而破壞了兩國本就脆弱的戰略互信。日美同盟基礎也遭削弱,民主黨政府本欲掙脫不對等的關係框架,開拓更為獨立的外交空間,最終卻發現對美形成了更深的安全依賴。民主黨的外交政策經由這兩個事件的痛擊,可以說已開始整體崩盤,剩下的只是修補,短期內很難再有大的成就。
事實證明,民主黨政府對外政策空有理念,而乏經驗和策略。對內容易受困於民意,對外則缺乏順利溝通的能力和智慧。在遇到危機時,往往反應遲鈍,錯失良機,直到引火燒身,將自己置於內外交織的雙重煎熬中,進退維谷。
「扣船事件」即是一例。菅直人當時正經受黨內選舉的嚴峻考驗,其國內和黨內的合法性基礎都極其薄弱,正當小心謹慎、如履薄冰之時,很可能並無刻意挑釁中國以損害兩國關係的意圖。但事件發生後,菅政府卻失去了本可以透過外交接觸予以輕鬆化解的良機,荒唐地放任由一地方司法機構介入,促使事件陡然升級,成為敏感的主權議題,最終騎虎難下。
兩國未來走向撲朔迷離
當前,東亞地區的權力結構正在發生變遷,東京的政治、經濟優勢在逐漸喪失,中國的力量則在加速凸顯。在這種結構變遷的巨大壓力下,兩國關係的未來走向再次變得撲朔迷離起來。此次事件,導致局勢一步步趨緊的,除了主權爭奪,實際上還有兩國民眾互不示弱和相互較量的情緒渲染在內,這種情緒上的對抗將對兩國關係起到相當大的負面作用,促使雙方都很難平心靜氣地對待各自在地區角色和地位上的相互轉換。
從某種意義上,已經被放大的「釣魚島問題」成了兩國關係走向的一塊試金石:兩國是以此為契機,積極尋求建立某種磋商和應對機制,以規避類似危機的出現,還是互不相讓、加大對爭議區域的競爭力度?當然,無論如何,中日關係不是單純由雙邊互動決定的,美國人的態度也至關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