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國慶61周年而作
李偉庭
今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1周年。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道路。近年來,國內外許多學者、政界人士和媒體工作者都在熱烈討論「中國模式」的內涵和意義等問題,有些更著書立說,闡發各自的觀點。中國的現代化事業還在發展中,還有很多問題有待解決。但這種種討論,反映了他們對中國現代化道路的關注和肯定。
中國現代化道路或者說「中國模式」的內涵是什麼呢?國內外輿論從不同角度進行研究和分析。中共十七大報告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的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結合中國近三十多年來的發展歷程,我的理解和認識是:
第一、立足本國國情,抓住主要矛盾
中國人口多,底子薄,發展不平衡。這一基本國情,決定了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努力,才能改變國家的落後面貌。因而形成了「中國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重要判斷。中國面臨的主要矛盾是:落後的社會生產力與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經濟文化需要的矛盾。因此形成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路線。上述歷史階段的判斷和基本路線的確立,體現了鄧小平所倡導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正是在這條思想路線的指引下,中國走出了一條具有自己特色的現代化之路。
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建設,中國的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但中國的基本國情沒有變,面臨的主要矛盾沒有變。最近在討論中國今後發展的問題上,一些人認為中國社會內部面臨的主要矛盾已發生了根本變化,未來十年,GDP不是第一位的,第一位應是政治行政體制改革和社會結構性改革。我認為這是把發展社會生產力與改革生產關係、上層建築混淆了。中國經濟總量雖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卻排在100名左右,現正處於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時期。只有繼續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才能為下一步加強社會建設、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雄厚的物質基礎。就改革的重點來說,過去重經濟、輕社會,今後應著重推動政治行政領域和社會領域的改革,逐步解決貪污腐敗和貧富不均等問題。
第二、堅持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
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在所有制問題上,堅持公有制為主體,一切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經濟命脈,必須由國家掌握和控制。這是堅持社會主義政治方向的物質基礎。但是由於中國生產力是多層次結構,既有先進的,也有落後的,總的是水平不高,因此要調動各方面的生產積極性,提倡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既有國有、集體所有,也有民營,包括個體戶、私營經濟、外資、中外合資等多種所有制形式。這種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大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
其次是在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的同時,加強國家的宏觀調控。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又要防止市場經濟的周期性起落,或者經濟部門之間的過熱或放緩的不協調發展。由於國家掌握了重要的經濟命脈,積累了多年的經驗,宏觀調控更有成效,保證了多年來經濟的平穩、較快發展。
最近幾年出現的國際金融危機,宣告了西方的鼓吹私有化、自由化的「新自由主義」理論的破產。西方發達國家的政府不得不出手干預以解救危機,避免更多金融機構倒閉、破產。
第三、有堅強穩定的領導核心,又有動員全國人民奮鬥的民主制度
這個領導核心就是中國共產黨。它以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即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作為指導思想,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通過近九十年的革命、改革、建設的奮鬥歷程,逐步為中國人民所認識和信賴;它的領導地位是歷史形成的,並寫入了國家憲法;它不斷學習,與時俱進,永葆生機活力。這個領導核心不但是堅強的,又是穩定的。因此,國家對現代化事業的發展就能作出較長期的規劃和訂定近期的目標,使全國人民每個時期都有一個明確的努力方向。西方國家實行多黨制,輪流坐莊,幾年又要轉換一次,不同政黨上台,就相互否定,國家的發展、政府的政策沒有連續性。相比之下,中國的政治制度更具優勢。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建立在實行廣泛的人民民主基礎上的。通過實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不但保證了政府決策的民主化和科學性,同時廣泛地調動了各階層群眾參與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的積極性,共同為國家現代化事業的發展而奮鬥。
第四、保持較長期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
在處理穩定、改革、發展三者之間的關係中,特別強調穩定壓倒一切。沒有穩定,不可能進行改革和建設,什麼事也幹不成。這已為多年的歷史經驗所證明。舊中國積貧積弱,戰亂頻仍,「工業救國」、「教育救國」只能是一句空話;新中國也有過一段動盪時期,經濟建設同樣受到嚴重影響。在改革開放過程中,也遇到過來自國內外的幾度風浪,國家採取了堅定穩妥的措施,才得以平息。總的說,近三十多年來改革開放所取得的偉大成就,一個較長期保持穩定的社會政治環境,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今後還會有風浪,要保持警惕,妥善應對,努力維護安定團結的局面。
中國的現代化道路影響深遠
第一、中國是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發展中國家,走的是與歐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不同的現代化道路。中國是依靠全國各族人民的艱苦奮鬥,克服前進道路上的艱難險阻,走和平發展之路。而西方發達國家的現代化過程,總伴隨著對內壓榨勞動者、對外侵略掠奪,甚至擄掠非洲黑人為奴、殺害印第安人等戰爭血腥行動。中國現代化取得的成就,說明除了西方模式以外,還有非西方模式。這就給發展中國家根據自己的國情,自主選擇發展模式留有更大的空間。
第二、中國發展速度位居世界前列,顯示了社會主義制度的活力。改革開放的三十多年來中國經濟年均增長9.9%,為同期世界經濟年均增長率的3倍多。最近國際金融危機期間,中國率先走出谷底,2009年增長8.7%;而歐、美、日等國卻顯得復甦乏力。2010年,中國有望成為在美國之後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在短短的幾十年內走過了一些資本主義國家二三百年才走完的歷程。
第三、中國是一個有13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實現工業化、現代化,是對人類社會發展的重大貢獻。人類社會的工業化進程已有二、三百年,先後有六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實現工業化,但這些國家和地區的人口總和只有約12億。由此可見,中國現代化事業的成就,將會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