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10月1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富潤國強 德澤民心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10-01]     我要評論

——恢復中國傳統道德文化教育的必要

潘宗光教授 香港理工大學榮休校長

 要讓國家綜合競爭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必須在擁有豐厚文化資源的基礎上增強文化軟實力,以此搶佔發展的制高點,才能取得可持續的發展。中華文化特有的文化基因對重塑中華民族的偉大民族精神、促進祖國和平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這些必然也是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首要資源和重要基礎。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在過去五千多年的歷史中,中華民族不僅憑藉中華文化,成為全世界公認的最具有生命力的民族,中華文化也是世界上唯一未有中斷的文化。中華文化也是我們凝聚海內外華人、實現國家最終統一的精神紐帶,更是我們實現共建和諧社會、民族復興和國家崛起最為重要的軟實力。

弘揚傳統文化 增強軟實力

 文化對於一個民族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迅速,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差距。為了奮起趕超,就要充分發掘自身的文化優勢。要讓國家綜合競爭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必須在擁有豐厚文化資源的基礎上增強文化軟實力,以此搶佔發展的制高點,才能取得可持續的發展。中華文化特有的文化基因對重塑中華民族的偉大民族精神、促進祖國和平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這些必然也是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首要資源和重要基礎。

 近代以來,中國傳統文化曾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內地,尤其是年青人起了一股崇洋潮,看不起自己有五千年歷史的優秀文化。他們基本上逐漸西化了,人只是向名利看,不停地追求物質的享受,越來越遠離中國傳統文化的美德及道德操守。相反的是,西方國家卻越來越希望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他們叫中國熱潮,世界上很多有名氣的企業家、政治家、國家元首,他們也以研究中國文化作為他們的發展策略。因此端正對待中華文化的態度,充分認識恢復中國傳統道德文化教育,更加顯得必要和及時。

 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不竭動力。要全面認識祖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之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保持民族性,體現時代性。加強中華優秀文化傳統教育,運用現代科技手段開發利用民族文化豐厚資源。」

以現代化的思維和方法推介中華文化

 正如胡錦濤總書記說,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有精華,也有糟粕,我們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用現代人的思維和現代化的推介方法,重新包裝來從三方面推廣。

 (一)首先要從教育入手。現在的教育取向,是深受西方文化價值觀的影響,傾斜教導學生的「謀生」學問,而不教育學生樹立尊師重道、仁愛、互助、包容、合作的中華文化核心價值觀。中華文化的主幹部分,是儒釋道三學。這三學的共通點是教育我們克服自私自利的心態,做一個真善美的人,所以有關當局不要以宗教色彩為藉口而扼殺在學校教育儒釋道的優良文化價值觀。就算從宗教角度看,儒釋道是主張「無神論」,是教育人怎樣積極地透過個人修養提升智慧與慈悲心來自利利他。

 中央黨校資深教授任登第在他的《大家都學弟子規》著作中,更強調《弟子規》的1080字,360句全部講的「禮教」兩個字;書中更提到無論大人小孩、教育工作者均要學習《弟子規》,人人就會心靈向善,個個都有清淨心,社會不就和諧了嗎?

 因此,無論在小學、中學或大學,也應將中國傳統文化納入正規課程中,讓這寶貴文化早早植入年青人心中,播下種子。

 (二)傳播媒介在推廣中國傳統文化上也擔當一個重要角色,近年中央電視台的《百家論壇》非常成功,以一個簡易形式講解以往大家認為非常深奧的中國傳統文化道理,並引起全國以至全球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這就是一個很好的典範。傳媒大可以此作借鏡,利用其影響力,將中國傳統文化滲透至社會各不同階層。

 政府亦可以行政手段,要求作為國有資產的大眾傳媒,在傳播傳統文化方面,不應過分功利化,在黃金時段,拿出一定比例時間,播放弘揚傳統文化的劇集和節目。

 (三)政府和領導應以身作則,帶領推動中華傳統文化社會化和時尚化。例如:各級政府官員尤其是中央領導,在出席重要活動時,應該一律穿著中國傳統服裝;宴請外賓時,也應以中國菜式、茶、酒文化為主;以及積極參與各中國傳統文化節日等等。

 近年全國許多大中城市掀起了一股興建帶有西洋文化特色的主題公園熱,皆以利益為首,如迪士尼。以我認為,政府在規劃娛樂設施方面,在兼顧利益的同時,也要想想如何推廣我國文化,中華傳統文化中的藝術作品,比如《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等等,也是興建主題公園的極佳文化題材。對此,政府應為促成此類主題公園的誕生,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資源扶持。 ■全球華僑華人促進中國和平統一大會(2010.中國香港)大會論文選刊

相關新聞
中國模式的內涵和意義 (2010-10-01)
富潤國強 德澤民心 (2010-10-01)
美國設下圈套 日本左支右絀 (2010-10-01)
促統大會在港召開影響深遠 (2010-09-30)
加大扶貧力度 構建關愛社會 (2010-09-30)
鳴記於心:重慶改革強化速度升華溫度 (2010-09-30)
匯控大執位的影響 (2010-09-30)
民筆聊生:「八十後」就業問題不只是一份「工」 (2010-09-30)
來論:警惕反對派將「申亞」變高鐵事件「翻版」 (2010-09-29)
廿四味:爛《蘋果》裡的蛆蟲 (2010-09-29)
把脈香港:收地依法辦事 慎防政治抽水 (2010-09-29)
期望施政報告關注青年政策 (2010-09-29)
港人民幣離岸中心功能意義重大 (2010-09-29)
美逼人民幣升值影響香港 (2010-09-29)
香江評論綜述:日本公然挑戰中國 必將付出沉重代價 (2010-09-29)
志強時評:「申亞」須做好效益評估及防止政治化 (2010-09-28)
黃毓民創立「選民力量」策略狠毒 (2010-09-28)
「扣船風波」重傷中日關係 (2010-09-28)
政經多面體:釣魚島撞船與人民幣升值 (2010-09-28)
單刀直入:辦亞運要看成本效益 (2010-09-28)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