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碩鳴 資深傳媒人
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中國通過和平的方式漸進地融入國際體系,乃是當今時代最具挑戰性的任務。要完成這一任務,中國重視軟實力,需要從下而上,重視的應該是民眾的實力、民族的實力;與國際接軌加強公民教育,尋求共同的文化價值,培養自然、人類、社會和諧的同理心;中國日益強盛,但需要在全民價值中形成負責任、承擔大國責任的新穎國際觀。
媒體報道,新加坡飛上海的某航班兩次推遲起飛,機上二百多乘客被陸續疏散到其他航班,但有一江蘇籍民工就是不願換航班,最後,該航班照飛,機上十六個乘務員為一個乘客服務。航機到上海,該乘客稱,此行終身難忘。雖然,繼續乘坐該航班是這位乘客的權利,航空公司也該實現自己的承諾提供服務,但一個人「包下」整架飛機是個巨大的浪費,該民工更被人留下不夠包容、霸道的惡印象。影響的是中國人的形象,中國的軟實力。
中國開放後,富裕起來的中國人出遊國際的越來越多,他們輸出了購買力,同時也在輸出中國人的形象。十月長假剛結束,媒體紛紛揭露中國遊客的各種失儀態、不文明等醜陋現象,暴露在世人面前的中國,不僅人滿為患,更缺失軟實力。
中國有提升軟實力的迫切性
冷戰結束,進入全球化時代,國家間競爭的實力觀念開始改變,傳統的經濟、軍力為代表的「硬實力」(hard power)「軟化」,開始走向以文化、政治、社會價值觀、意識形態為主導的「軟實力」(soft power)世界,代表國家力量對比的硬指數被綜合國力取代。而軟實力的提升對於提高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會產生倍增的效應。西方國家均將提升國家軟實力作為國家對外的重要戰略。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軍事等實力持續增強,在國際事務中的政治地位日增。中國政府也開始從政府治理的層面推進軟實力的建設。但文化建設、社會價值觀發展,重要的還是公民社會建立。國家軟實力,更重要的還是民眾的實力,是民族的實力。
與世界上其他大國尤其是西方國家相比,中國軟實力還處於明顯的弱勢地位。不過,無論是軟實力,還是表現為軟實力的公共外交,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好客之道,待人友好禮貌等都是軟實力的表現。加上隨著中國經濟實力增長,國際地位提升,中國政府和中國領導人愈益重視中國的國際形象,中國的軟實力。
提升軟實力更多的是靠民間推動
但綜觀西方發達國家,軟實力的體現恰恰不在政府,美國政府表現的全球霸主的形象,展示的是硬實力,相反,軟實力更多的來自民間,表現為一種民間實力。美國3D大片《阿凡達》贏得全球掌聲,不僅具高超科技,是票房上的成功,它更讓全世界看到了美國人用作品輸出其主流價值觀的能力。一個民族要確立其在世界上的地位,輸出自己的價值觀比發展經濟還要重要。
當然,提升軟實力重要的是在於政府的重視,但更重要的是不再僅停留在政府的宣傳,還在於一個國家的全民動員。重要的在於公民的實力,在於一個民族的實力。中國政府推進「軟實力」不遺餘力,但中國的社會發展在相當長的時期內還僅停留在政府主導型,政府的行為。
今年7月4日,台灣領導人馬英九專程拜會台東菜販陳樹菊,從她手上一口氣買了價值兩萬台幣的青菜,成為陳樹菊最大的客戶。他盛讚陳樹菊是台灣的「愛心大使」,展現了台灣的軟實力。陳樹菊是台東的菜販,她畢生的信念是,「錢要給需要的人才有用。」她將省吃儉用後結餘的千多萬台幣全部捐給孤兒院、學校、兒童基金會,這感動了世界,陳樹菊被選入《時代周刊》「全球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榜」,5月與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同台領獎。一個人的行動,得到世界認同,可以是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甚至整個民族的良好形象的象徵。
客觀現實是,中國經濟發展了,但中國人口中仍然有相當部分處於貧窮階段,社會總體更重視經濟發展和自身富裕,政治、文化、價值觀等領域的發展長期滯後,與富裕社會脫節,軟實力並不為全民所重視甚至沒有感受到必須;而傳統文化中實際存在的不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東西,如中國人傳統性格上的保守傾向和官本位思想等,以及富裕以後產生的自傲,與國際人權民主等價值觀難以接軌;市民社會尚未成熟發展、非政府組織發展緩慢、公民意識無法確立。此外,經濟社會下的傳統愛國觀、道德觀的缺失,國民整體素質有待提升。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中國軟實力的缺陷,更主要還是表現為公民實力的不足,軟實力的價值觀念缺失。
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中國通過和平的方式漸進地融入國際體系,乃是當今時代最具挑戰性的任務。要完成這一任務,中國重視軟實力,需要從下而上,重視的應該是民眾的實力、民族的實力;與國際接軌加強公民教育,尋求共同的文化價值,培養自然、人類、社會和諧的同理心;中國日益強盛,但需要在全民價值中形成負責任、承擔大國責任的新穎國際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