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中國人民銀行周二(19日)傍晚突然宣布加息,令市場有點意外,美股當晚便借消息出現較明顯的調整。 路透社
永豐金融集團研究部主管涂國彬
近日金融市場每多突如其來之舉,把投資者殺個措手不及。早前有日本央行突然減息,連帶當日澳洲央行亦出乎意料地不加息。消息一出,資產價格走勢更突出,大家憧憬各國央行得繼續維持寬鬆的貨幣政策,尤其美國聯儲局,更有必要再推量化寬鬆,這種預期之下,美匯不斷跌,美債一直升。正因為有此背景,投資者才會對人行加息感到突如其來。
是的,從不同的層面來看,中國人民銀行周二(19日)傍晚突然宣布加息,都是充滿意外的。先說加息幅度,跟慣常的27點子不同,反而是25點子,令人聯想到會否是要與國際接軌。另外,一般人行作出重大決定,往往在較接近周末,但這次卻反其道而行,亦是令人覺得,會否是要高調宣布,以達到足夠的心理效果。
不過,論到最驚奇的,倒是時機的選擇。不說別的,人行行長周小川不久前才在世銀年會期間表明,「今年內中國不會加息」和「現階段中國不能急於控制通脹率」,言猶在耳,轉眼間卻宣布加息,可以肯定,市場上不少炒家可能押錯了注。
人行突「出招」效果顯著
然而,炒家押錯注,可能正好是央行的一個打算。市場人士透過真金白銀在市場上買賣,固然是把資訊漸漸反映在市價上,從學術理論看,應該是好事,到了真正公布重大消息時,不會造成突如其來的變化。然而,實務上,不少時候的情況剛好相反,正因為投資者想猜對央行下一步如何,他們的押注反而會影響各種資產價格,如果押注太大,牽連太廣,反倒不利於央行的決策。事實上,美國聯儲局往往要參考市場上的各式資產價格,去決定息口下一步走勢,倒非偶然。既然如此,如果央行要讓市場人士知難而退,市場和央行便存在著某種程度的博弈了。
關於這種博弈,其實關鍵就在於以往溫總曾說過的「出其不意」四個字。什麼是出其不意呢?起碼可以有兩個層次的解讀。第一個層次最易明白,就是市場的預期和央行的行動剛好相反,例如,早前隨著內地通脹不斷升溫,加上去年底起已經一直有調控措施出台,投資者根本早估計有加息的機會,但央行並無加息。這可說是第一層次的出其不意。
這段日子,央行一直採用各式行政手段調控樓市,至於早已增加的存款準備金率更不在話下,後來甚至把人民幣加速升值,這一點連美國財長蓋特納也同意。可就是沒有加息。
模式改變迫炒家知難而退
這樣一來,市場開始習慣了,央行是不會加息的了。但當市場愈來愈習慣央行的模式後,央行也在變化,變成應加則加。如此一來,加息的決定,竟然弔詭地又是出其不意了。
由此可見,無論如何,在市場和央行的博弈中,當局怎樣出招,都是出其不意,只有這樣,才能讓市場知難而退,別要不自量力去猜測央行的心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