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疏影」系列攝影作品。
世界知名的爵士樂團艾靈頓公爵大樂隊今年9月首度來港獻藝時,特地邀請了廖綺玲(Eliane)作客席歌手。作為本地難得的女爵士歌手,曾有人評價她的演繹,「保持最優雅和微妙的姿態。」而她隨後在「海港城.美術館」展出的黑白攝影作品「疏影」(Mist T)系列,將香港平日所慣見的樹,賦予一種中國山水畫靜謐的禪義,讓人再次窺見了她藝術世界的精巧與細膩之所在。
對西方爵士樂的洞察入微,及對東方美學的拿捏得當,令在香港出生的她顯得獨樹一幟。
崇拜大樹
廖綺玲喜歡黑色和海藍色。平常的裝束,裡外總襯著黑,卻又顯出了黑的層次。這正符合她白天的身份:攝影師和設計師。她喜歡背起相機,獨自穿行在香港的郊野公園中,俯仰一草一樹,她特別得意她發現的香港樹木的神韻,「你需要很安靜很細心的去觀察它們。通過枝丫、葉片等小細節,去展示大樹溫柔的一面。」她的攝影,均是自然採光,不用人工或數碼工具輔助或修飾,因此她對溫度、對氣候的把握更加敏銳。「樹在不同的季節中,給我的感覺都不同。春天有霧,產生的是夢幻的感覺,夏天的樹則比較raw。」
她在美國波士頓大學完成藝術和設計課程,還曾修讀過電影導演,攝影是其中重要的部分。90年代末回港後,成立了製作公司,也做時裝攝影。無論是客戶需求,還是自己的主題,攝影從來都是自我的表達。
她記得大學畢業那年,和朋友扛起攝影器材,駕車橫跨美國的經歷。她第一次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和不可抗拒,哪怕是要用鏡頭親近自然。「因為有看世界的念頭,我們就從三藩市到新奧爾良。途徑大峽谷的時候,我們甚至背著攝影機爬到谷底,但沒想到下面到了夜晚可以凍死人,水都結了冰。我們兩人嚴重缺水,也扔了大部分的攝影器材,還產生了幻覺。」她曾一度聽到死亡的呼喚,也想過放棄,後來先爬上去的朋友喊來了援救的人員,她才逃過一劫。「不過,我印象最深的,是從沒見到過如此多、如此閃亮的星星。」
用爵士樂講故事
她對爵士樂的著迷,則是一次因緣際會。「有一晚,我去酒吧聽音樂,當時正有一個爵士band在台上表演。台下人不多,和表演者都是朋友,他們就叫我上去唱幾首,我就試了試。」從那次以後,她被正式邀請加入樂隊。她的父母都曾是哥倫比亞大學的高才生,他們喜歡西洋音樂,也逐漸影響了孩子。「我小時候甚麼音樂都聽,所以對不同類型的音樂都不陌生。」
她加入的爵士大樂隊(Big Band HK Jazz Orchestra)90年代成立,現有18名成員,是本地較具規模和實力的爵士樂團。可是成立之初,香港人接受度不算高。「因為大部分香港人愛聽西洋古典音樂,對爵士樂很陌生,也沒有現在這麼開放。我算是最早唱爵士樂的人。」
「Jazz的歌詞很重要。」她說,「歌詞就是一個story,唱的時候,就像給朋友講故事。」開始本來是興趣,後來她越玩越投入,即便在家中,也讓自己沉浸在音樂中,還認真自學過爵士的音樂理論。
「Jazz非常需要創造性,每一次唱都會不同,表達某一時刻的情感,這和攝影很像,都是個人的創作。」她曾把她的爵士樂朋友們定格在鏡頭中,她給我看保留在手機裡的作品,音樂家們在她的啟發下,做出最頑皮又最自然的表情。大抵她才是最了解他們的人吧。 ■文、攝:梁小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