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潤華
最近4年港樓價高企不下,市民意見紛紛,尤其是準備結婚的「80後」、「90後」青年更是十分不滿。經調查,現在本港碩士生畢業後,每月薪金3、4萬元者,還買不起市區內的一套小面積之居室,成為「無殼蝸牛」一族,更遑論中學學歷之畢業生。不久前,一對均為專業人士的中產夫婦致電電台節目,慨嘆以他們的收入很難供市區的一層樓。「一石激起千層浪」,節目出台後,在社會上引起了極大回響,令本已熱門的樓市話題再次升溫。俗語說:「安居樂業」,不少普通市民希望通過一生的努力工作,傾其積蓄,退休後可以擁有自己的「一個窩」,以安享晚年。但照目前之樓價,目標卻很渺茫。
香港地少人多,住屋需求一向迫切,解決的方法是增加房屋供應量。特區政府在97年施政報告中首次提出了每年興建不少於8萬5千個住宅單位的政策,冀助小市民實現置業夢想。這項政策推出後,由於大量樓宇落成,房屋供應量充足,不久遇到亞洲金融風暴,樓價一落千丈,私人物業貶值,許多在樓市高峰期成為業主的中產人士損失慘重,一些人的樓房甚至成為「負資產」,經濟陷入低谷。有鑒於此,特區政府只好放棄「八萬五」計劃。
近年來樓價再次急升,主要原因是最近幾年政府民用土地供應不足,沒有大量批出地皮供地產商發展起樓,不但起不到壓抑樓價的作用,反而在需求大增的情況下,樓價再次攀升;目前全球金融界低利率環境,使得供樓負擔相對減輕,不排除有市民為了保值或有炒賣的舉動。當前百物昂貴,通貨膨脹來臨,貨幣不斷貶值,令市民更傾向於購買「磚頭」以求保值。再則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人民幣不斷升值,大量內地熱錢流入本港,炒賣樓宇、豪宅之風有熾熱之勢,更加刺激樓價飆升。為使市民早日「上車」、解決住房難問題,政府今年之施政報告推出了先租後買的「置安心」計劃,讓市民租樓5年的租金可以回贈買樓,但「遠水救不了近火」,施政報告發表後,樓價沒跌反升,顯然措施不夠有力,故有部分政黨及議員提出復建居屋的建議,以穩定樓價,不無道理。特區政府應以史為鑒,釐定適當政策,此外買樓自用者也要量力而為。
兩個計劃各有所長,敝人認為可向新加坡取經,哪個方案較好採納哪個,並廣泛諮詢基層市民的意見,盡快加速兩個方案的實施,政府除增加土地供應外,應快速籌建合理數量之有關樓房,以安定民心,只有這樣才符合「以民為本、為民著想」的原則,才真正是為民眾辦實事。筆者的拙見是兩個計劃可試辦兩年,觀其成效,擇善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