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明 立法會議員
受到人民幣升值及內地通脹影響,本港不少糧油食品大幅漲價,包括市民常吃的雞蛋、肉類、鮮果及新鮮蔬菜等。政府統計處公布的甲類消費物價指數中,食品類別(不包括外出用膳)今年9月錄得按年升幅5.2%;電力、燃氣及水的類別更上升23.0%,主要是部分住戶已用完政府所提供的一次性電費補貼。衣食住行,樣樣都加,收入在貧窮線下的基層市民就更百上加斤!
雖然政府設有綜援制度,幫助有需要人士,但這安全網卻千瘡百孔,社會一直要求全面檢討綜援制度,但政府仍是置若罔聞。
如何改善現時的綜援制度?筆者認為政府應有新思維,不只是這項加一點、那項加一點。政府應參考「負入息稅」概念(negative income tax),研究引入「低收入家庭補助」,把綜援受惠者中低收入人士組別分拆出來,配以適當措施,鼓勵他們工作。
對於一些已領取綜援多時而又有能力工作的受助者,政府應考慮引入「責任福利計劃」(workfare),讓他們參與由政府安排的無償工作,藉此提升他們的自信和技能,建立工作習慣,增加就業經驗和機會。這樣,我們不但從人性角度來幫助有需要人士自力更生,更可消減「綜援養懶人」這負面標籤。
全面檢討綜援制度
對於有自理能力的長者,政府應放寬領取生果金的離境限制,容許長者每年只需回港「報到」一次便可,並研究讓長者同時領取傷殘津貼及高齡津貼,以及提高長者醫療券金額至最少每年1,200元,幫助長者晚年生活好過一點。
醫療開支亦是長者及長期病患者最擔心的問題,筆者建議政府撥款100億元,成立「藥物資助基金」,資助有需要人士可選用包括安全網以外的腫瘤科藥物、副作用較少、療效較佳的自費藥物等。
對於需要全面照顧的長者及殘疾人士,政府應撥款100億元,成立「院舍發展基金」,以提供免息貨款予非政府機構興建自資長者及殘疾人士院舍,提供專業護理服務。這既照顧弱勢社群的需要,亦能增加工作機會。政府並應設立「照顧殘疾人士津貼制度」,讓每名需要長時間照顧殘疾人士的家人每月申領1,000元,紓緩他們的經濟負擔。
樓價飆升之下,籠屋、板間房及套房的租金亦大幅上漲。縱使部分住客可獲綜援租金津貼,但仍需抽取其他津貼來補貼租金呢!除了調整綜援租金津貼以外,對住在籠屋、板間房及套房的基層市民來說,若他們能獲安排入住公屋,將大大減輕其租金壓力。據2007/08及2008/09年獲編配公屋的一人申請者數據,31-45歲類別申請人每年只有500多人獲編配公屋,筆者希望當局能提供寬鬆措施,幫助住在籠屋、板間房及套房的家庭,特別是受「配額及計分制」影響的非長者單身人士,盡快入住公屋。
筆者更希望政府盡快設立「全民退休保障計劃」,讓凡60歲或以上,均有資格領取「老年退休金」,為我們提供一個有生活保障的退休保障制度。
截至今年第三季,政府的財政儲備達5,100多億元,外匯基金亦累計盈餘近6,000億元,政府財力豐厚,是不是時候為社會作出更大的長期承擔,強化現有安全網不足之處,以讓香港有個健全的生活保障制度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