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11月30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以遠大視野推動體育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11-30]     我要評論

黃金寶

 從宏觀的角度,申辦亞運的好處多於壞處,希望議員不要以「計算」的態度去考慮申亞,如果在座的運動員都以「計算」的態度參與運動,相信今天他們全都不會在這裡出現。我們追求的是一種精神,今日香港正正就是需要一種精神。我經常收到不少小、中、大學,以至政黨的邀請出席活動,不是希望我作單車示範,而是宣揚運動精神。既然我們有能力、有條件,為何不去創造可以孕育這精神的環境?各位議員、各個政黨,如果你們還是猶豫未決,希望你們在最後一刻改變立場,支持香港申辦2023年亞運會。

 過去個多月一直身處外地,先在昆明接受高原訓練,再到廣州參加亞運賽事,雖然身在外地,但心仍是牽掛著香港的事情。賽事完結,回到香港耳聞目睹近期有關申辦亞運的爭議,不禁百感交集。

反對申亞的論據令我無奈感慨

 其實,我今天真的不願意出席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舉辦的聽證會,因為我認為運動員的舞台應是在運動場。申亞引起這麼大的爭議,我感到莫名其妙;反對申亞的論據,亦令我無奈感慨;而一些政黨、議員的言論,更令我傷心難過。亞運其實是一個關乎體育的議題,大家應以正面的態度去討論。但諮詢展開後,一些政黨未經聽取民意,便馬上表態否決,而不是以一個較高、較宏觀的層次去討論問題。我相信,香港是亞奧理事會成員,有義務和權利在經濟許可的情況下申辦亞運,為香港以至亞洲的運動員,搭建一個弘揚體育精神的舞台。

 個多月來我一直沒有發表意見,因為不希望把運動員的身份政治化,可是事情的發展,實在令我不吐不快。過去二十年的歲月都與單車為伍,在單車場上留下了無數汗水,當然還有血和淚,但這亦令我對運動的真諦有更深體會。亞運是奧林匹克精神的體現,自古以來一代又一代的運動員在賽場上奮力拚搏,弘揚了公平、友愛、奮鬥和追求卓越的精神。四年一度的亞運會,亦需要熱愛體育的城市接棒承辦,奧林匹克精神才能得以薪火相傳。今天,作為亞奧理事會成員,向來以文明進步自居的香港,如果不願意作出犧牲,承擔弘揚這崇高精神的責任,對將生命奉獻給體育的運動員來說,難免感到欷歔。

亞運有助凝聚力量 激勵市民奮發

 我萬分不願意看到這議題成為政黨、議員的政治工具,把奧林匹克精神與選票拉上關係,把它與其他政治議題混為一談,把它說成與社福扶貧爭逐資源……。現今的香港,我相信有足夠財力和能力申辦亞運,如果申辦成功,我相信也不會影響扶貧或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即使申辦不成功,這筆預算相信亦未必一定會放在扶貧等事宜方面。

 我不單是從運動員的角度支持申亞,我更相信亞運是奧林匹克精神的彰顯,是凝聚社會的力量,激勵市民奮發向上。市民的歡呼喝彩,讓社會更團結、更和諧、更自強。我們可否有更高、更長遠、更廣闊的視野,不要只著眼於眼前和局部的利益,更不應該著眼於自己的利益,拿出勇氣,為香港、為普世運動員、為人類的進步發展而承擔責任。

 我每次出外比賽,看到不同地方對體育的熱情都比香港高,心裡很不舒服。我亦親身體驗到,大型體育賽事如何帶起普及運動的氛圍,並推動城市建設的進步。多年來南征北討,看到世界多個城市發展一日千里,特別是不少從前較香港落後的城市都已急起直追,城市面貌翻了幾番,可是香港很多建設卻依然在爭議中原地踏步,實在教人痛心。今天香港需要的是敢於迎難而上的鬥志,需要的是講求付出、講求參與的奧林匹克精神。老實說,申亞成不成功,對我個人並不重要,但我不願看到奧林匹克精神被踐踏。

申亞對香港體育建設及推廣都有裨益

 廣州亞運會剛剛結束,香港運動員取得了理想的成績,我們作為運動員最興奮、最激動,因為沒有人比我們更加了解每一面獎牌背後有多少辛酸和努力——不只是得獎者的辛酸和努力,還有我們支援團隊的付出。我們的努力和成績,市民有目共睹;市民的熱情和支持,我們點滴在心。我衷心盼望政府和市民可以繼續支持香港的運動員、支持香港體育的發展,大家同心合力,一起為我們的下一代創造更美好的明天。申亞對香港體育建設及推廣都有裨益,我希望社會以遠大的目光、廣闊的視野去考慮這個問題。

 在諮詢的過程中,一些言論提及官商勾結、利益輸送,又或將申亞與個人的面子扯上關係。我希望提出的是,這些問題只關乎個人的操守、道德,是可以透過法律制裁來解決的。從宏觀的角度,申辦亞運的好處多於壞處,希望議員不要以「計算」的態度去考慮申亞,如果在座的運動員都以「計算」的態度參與運動,相信今天他們全都不會在這裡出現。我們追求的是一種精神,今日香港正正就是需要一種精神。我經常收到不少小、中、大學,以至政黨的邀請出席活動,不是希望我作單車示範,而是宣揚運動精神。既然我們有能力、有條件,為何不去創造可以孕育這精神的環境?各位議員、各個政黨,如果你們還是猶豫未決,希望你們在最後一刻改變立場,支持香港申辦2023年亞運會。

相關新聞
龍聲飛揚:國民教育與現實生活互相演進 (2010-11-30)
以遠大視野推動體育 (2010-11-30)
申亞意義超越功利考慮 (2010-11-30)
「交通津貼計劃」改善就業錯配 (2010-11-30)
想砸中國法院 諾委會應知恥 (2010-11-30)
田園快語:重視家居安全 防止意外再生 (2010-11-30)
雪泥鴻爪:喜慶樂行善 施受齊開心 (2010-11-30)
指點江山:建制派須重視選戰口號 (2010-11-29)
廿四味:民主黨和教協的索賠騙局 (2010-11-29)
把脈香港:政客無理非議批地公署 (2010-11-29)
十二五與香港發展:「十二五規劃」與香港的民生改良 (2010-11-29)
香江透視:應對當前問題 更需長期綢繆 (2010-11-29)
西方走廊:美聯儲伸長頸窺探別國「錢袋」 (2010-11-29)
「五都」選後島內政治生態的變化 (2010-11-29)
政經多面體:打擊炒樓措施 時機力度皆恰當 (2010-11-29)
冷眼向洋:美韓軍事同盟價值何在? (2010-11-27)
為何不給香港一個機會 (2010-11-27)
廣州亞運豎起的劃時代里程碑 (2010-11-27)
世紀風雲:對馬英九的期望 (2010-11-27)
政制「向前走」 反對派告洋狀 (2010-11-27)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