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12月1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反對申亞的理據難以成立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12-01]     我要評論

郭中行 資深評論員

 申亞是本港一項重要的社會政策,社會有不同意見是十分正常,但卻應避免將申亞討論政治化。更重要的是,社會提出各種反對申亞的理由,必須建基於詳細的數據、合理的邏輯以及有事實依據,而並非捕風捉影為反對而反對,將一項嚴肅的討論變成了黨同伐異的工具,對本港肯定沒有好處。

 現時立法會多個政黨對申亞有保留,預計即使政府在12月向立法會財委會申請撥款,也難以穩奪30張支持票。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日前重申,申亞並非好大喜功的面子工程,他又強調,自己在2023年肯定不在特區政府之中,「如果說是風光,肯定不是我的風光;我只希望大家給香港未來一個機會,給香港年輕一代一個機會,在13年後有共同奮鬥的目標。」曾德成的說法反駁了指申亞為「面子工程」的說法。事實上,自政府提出申亞之後,各種反對申亞的理據此起彼落,但不少其實都值得商榷。

申亞基建開支是長遠投資

 第一個說法自然是「昂貴說」,認為香港要花幾百億去辦一個體育會是太昂貴了,成本與利益不相稱。不過,在政府原來提出的400多億申亞開支來說,其中300多億是興建場館等基建開支,不應全部算入申亞開支,因為部分場館早已設定興建。而實際的營運開支大約是140多億元,之後當局更大幅縮減至60多億元,以60億舉辦一個國際性盛事,其實並不算貴,僅約廣州亞運成本的4%,甚至可以說是超值了。

 至於另外300億元基建開支貴不貴,當然是貴,但這與本港申亞與否無關,而是本港的基建開支從來都是貴,看看高鐵、港鐵建新站的費用便可知道,除非說本港不再興建這些體育設施,否則這筆費用難以避免。而且這些都是對香港的長遠投資,亞運完後也會開放予港人使用,就算是貴也是讓港人受惠。然而,社會部分人就是忽略了申亞的詳細賬目,就是盯緊大數一味反對,這對討論未必有利。

申亞與扶貧不能混為一談

 第二個說法是所謂「申亞不如扶貧說」。這個說法有一定的誤導性,就是說政府花幾百億去申亞,不如用作扶貧,並計算每個窮人可因此得到多少補助,彷彿是不申亞窮人就可以得到更多。然而,這種說法是將政府的不同開支範疇混為一談。扶貧是社會福利,而體育則屬於其一項政府支出,不可能因為不申亞,扶貧的支出就會大幅增加,如果「申亞不如扶貧說」是成立,這樣政府如果將所有基建都停止了,將所有資源用作扶貧,窮人不是得到更多嗎?這顯然是不成立。社會認為政府要加大扶貧力度,是一回事,申亞也是一回事,兩者沒有直接關係。

 部分議員將申亞拉上扶貧對討論問題沒有好處,不過是為了令市民對申亞反感,撈取政治油水而已。正如黃金寶也直指:「我萬分不願意看到這議題成為政黨、議員的政治工具,把奧林匹克精神與選票拉上關係,把它與其他政治議題混為一談,把它說成與社福扶貧爭逐資源……現今的香港,我相信有足夠財力和能力申辦亞運,如果申辦成功,我相信也不會影響扶貧或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即使申辦不成功,這筆預算相信亦未必一定會放在扶貧等事宜方面。」正點出了問題的核心。

將申亞政治化令人難以接受

 第三種說法是「大白象」說,擔心以300多億元興建體育場館,在亞運之後就乏人問津,造成龐大浪費。這種說法未必沒有道理,但這並不是申亞的錯,關鍵是政府如何大力推動社會體育風氣,提出長遠的體育發展政策。但綜觀其他國家及地區舉辦大型運動會的經驗,這種憂慮並不成立,因為經過長年的籌備推動,市民的體育風氣都會得到顯著的提高,這些場館將會被充分使用,「大白象」說是杞人憂天,這樣豈不其他工程也要同樣停止?

 另外還有一些陰謀論的說法,例如將申亞說成是政府的「面子工程」,甚至套上「官商勾結」的帽子。這些將社會政策政治化的伎倆一向是反對派優而為之,但對於一項體育盛事也可以政治掛帥,令政府動輒得咎,卻令人難以接受。曾德成也說到了2023年他肯定不在政府,而相信現屆政府中人大部分也已經離開了,「面子說」試問從何說起?事實是政府為申亞反而不斷被人無理攻擊,部分反對派將申亞說成是「官商勾結」,更是他們政治化的條件反射,對理性討論並無好處。

相關新聞
來論:「申亞」討論揭示政治化貽害香港 (2010-12-01)
廿四味:陶君行投機陷四面楚歌 (2010-12-01)
把脈香港:教協激進路線的慘敗 (2010-12-01)
反對申亞的理據難以成立 (2010-12-01)
縱論五都選舉結果 (2010-12-01)
西方走廊:白高敦錯拋黃金成「千古罪人」 (2010-12-01)
龍聲飛揚:國民教育與現實生活互相演進 (2010-11-30)
以遠大視野推動體育 (2010-11-30)
申亞意義超越功利考慮 (2010-11-30)
「交通津貼計劃」改善就業錯配 (2010-11-30)
想砸中國法院 諾委會應知恥 (2010-11-30)
田園快語:重視家居安全 防止意外再生 (2010-11-30)
雪泥鴻爪:喜慶樂行善 施受齊開心 (2010-11-30)
指點江山:建制派須重視選戰口號 (2010-11-29)
廿四味:民主黨和教協的索賠騙局 (2010-11-29)
把脈香港:政客無理非議批地公署 (2010-11-29)
十二五與香港發展:「十二五規劃」與香港的民生改良 (2010-11-29)
香江透視:應對當前問題 更需長期綢繆 (2010-11-29)
西方走廊:美聯儲伸長頸窺探別國「錢袋」 (2010-11-29)
「五都」選後島內政治生態的變化 (2010-11-29)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