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仲偕
日前財政司長曾俊華向立法會簡介香港經濟及政府財政狀況,為財政預算案諮詢揭開序幕。曾司長的電腦投影片設計得別具心思值得一讚,可惜簡報的內容與過往的沒有大分別了無新意,簡介政府的財政狀況時,著實應該客觀一點,讓立法會議員和市民了解政府財政情況,才能給他「有益有建設性」的建議。
簡報第19頁述及政府的經常開支在過去10年大增兩成半!這是非常嚇人的數目:香港怎可能應付如此巨幅的開支增長?可是,看深一層,原來實情不是如此惡劣。首先,政府將10/11年的「預算」開支與00/01年的實際開支比較並不合理,因為政府每年的「預算」都會高估開支,實際開支往往較預算低5%至一成。其次,政府的經常開支有否「大增」,還要與香港的經濟狀況比較。過去廿多年政府經常開支佔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曾經高至一成六,但09/10年只佔一成三,即是說政府經常開支的確有增加,但其增長其實落後香港經濟增長!
簡報第26及27頁述及政府的稅收「依賴」少數公司和納稅人,並重提「擴闊稅基」。說香港「稅基狹窄」,那是對香港的「稅基」定義演繹得太狹窄所致。很多西方國家,其聯邦政府的主要收入以稅收為主,而且長年赤字,若稅收主要由少部分人繳付,當然會不穩定甚至不公平,稅基要闊,收入才能穩定。但香港並不同。首先,香港儲備豐厚,由投資收入衍生的收入也舉足輕重。再者,一如簡報所述,薪俸稅和利得稅只佔本港政府約四成的收入,薪俸稅更只佔政府收入一成三,即使這些稅收由少數納稅人和公司負擔,這些納稅人和公司,其實也只是承擔一小部分政府開支,政府的重擔並不完全在他們身上。事實上,幾乎所有市民均要承擔涉及土地及物業的間接稅收,包括差餉、地租,以至昂貴的地價等。除非政府打算將稅制改為如「人頭稅」般的稅制,否則少數高收入的人和公司所繳交的稅款佔稅收較高比率只是正常現象,但那也只是反映收入和繳稅的能力,筆者認為問題不大。
最後則是關於政府如何運用財政儲備。財政司長在簡報第34頁的圖表顯示,預期政府的財長政儲備在未來5年會因赤字而減少約500億元,司長提出「開支與財政儲備之間如何取得適當平衡」的疑問。財政司長提出的問題看似十分合理:我們除了要應付開支,還要「積穀防飢」!不過,上述的預算並不反映現實。財政司長預期未來5年有近500億元赤字,其中單是10/11年,預算赤字便已高達250億元!可是,日前庫務署才剛公佈,今個財政年度首7個月,赤字「只不過」是44億元,但財政司長在簡報中提及的五項主要收入中,利得稅、薪俸稅和投資收入(共佔政府收入一半)絕大部分尚未入賬,筆者估計當這些收入入賬後,政府今年度的盈餘,將高達500億元或以上。政府今年的儲備不但沒有減少,而且「倒賺」500億元,儲備減少的問題根本不是問題!
顯而易見,政府諮詢立法會的簡報,實在是太過保守,也實在未反映政府的財政實況!當然,政府歷年交予立法會的文件都差不多,但若曾俊華真要聽有用的意見,首要條件,就是要給公眾全面而客觀的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