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認為,在數量、頻率和社會影響力的角度來看,中國確實是一個標語和口號大國。在宏觀層面上,奧運會和世博會的口號展示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背後的大國責任和文化自信,對國家的國際交往和國內建設都產生積極作用;在微觀方面,幾乎遍布城鄉的有關國家各項政策和法規的標語和口號則滿足普通群眾的認知需求,有利民眾權益的維護和發展,代表政府的公共行政職能。而標語和口號風靡中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傳統起於北宋 源遠流長
溫家寶總理在2008年「兩會」回答記者問題時引用的北宋文學家王安石的名言「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就是宋神宗年間因王安石變法而傳播於民間的著名口號。清代康熙皇帝的財稅政策也由一句「滋生人丁,永不加賦」而生動地表現出來,從而開啟古代著名的康乾盛世。
保障資訊正確 規範集體行為
它們大多是對政策的簡約描述和拓展,具有綱領性和導向性,是政府權威的體現。政府採用這種方法,可以有效凝聚集體意識和規範集體行為,令正確的政治資訊在社會中充分流通,最終令政治體系的運轉高效有序。
言簡意賅 快速滲透全國
最後,當前中國基層民眾文化知識的整體水準不夠高,中國社會資訊化程度存在很大的地區差異。在沿海一些大城市生活的居民一般有更多機會接觸網絡、報紙、電視等媒體,可獲取充足的資訊,以把握國家政策的脈動和走向。但在廣大內陸地區尤其是山區生活的民眾就少有這樣的條件。因此利用通俗易懂的標語和口號來宣傳國家政策就是一種非常合適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