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12月15日,全長3310米的墨脫公路控制性工程—嘎隆拉隧道成功貫通。 新華社
妮爾硯 軍事評論員
近日,一則關於中國西藏波密縣至墨脫縣城公路即墨脫公路的建設新聞,引起了境內外媒體的特別關注:12月15日,該公路的控制性工程—嘎隆拉雪山隧道,經過武警交通部隊某部官兵兩年多的艱苦施工,提前四個月勝利貫通,從而為全路按時開通創造了關鍵性條件。由《解放軍報》、《解放軍畫報》、中國軍網和國防部網聯合組成的前方報道組,對「西藏墨脫公路嘎隆拉隧道貫通儀式」進行了全程視頻直播。西藏交通廳廳長、墨脫公路專家組組長趙世軍認為,修通墨脫公路,對加強民族團結、鞏固國防、維護祖國領土完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內地某軍事網站甚至不顧禁忌掛出了醒目的新聞標題:「中國創造高原奇跡,墨脫公路即將建成,收復藏南志在必得」。北京獨立軍事觀察家認為,面對西南周邊複雜多變的安全環境和來自國內外及自然界的嚴峻挑戰,中國決意在雪域高原打通墨脫公路,確實有特殊的軍事和戰略意義,或引起比鄰大國的非議,但這是國家安全、地方經濟和藏南各族人民生活加快發展的正當需求,應客觀開放地看待,不應放大性解讀。
軍事意義明顯
一是軍事交通有了「快速路」。墨脫是目前中國唯一不通公路的縣。過去兵員進出和軍事物資運輸,主要靠墨脫公路便道和米林縣至墨脫的騾馬驛道,運輸能力低,成本高,路況差,安全隱患大。20世紀70年代,國家曾兩次投資對墨脫公路進行建設,但都由於特殊自然條件的制約,未取得實質性進展。2009年開工的墨脫公路新改建方案,決定在海拔3700米的嘎隆拉雪山上開挖長達3315米的隧道,與原翻山路段相比,可縮短24公里,日均通行2000輛車,能有效避免雪崩等自然災害對交通的影響,滿足邊防部隊和居民的物資運輸要求。觀察家認為,改建墨脫公路是經國務院常務會議批准立項的重點項目,也是西藏自治區「十一五」期間的一號交通工程,國家全額投資9.5億元,足以說明國家對西藏走軍民融合式發展的重視,是國防和軍隊建設局部戰略的具體實施。
二是維邊穩邊有了「新動脈」。據資料介紹,1962年中國取得「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的勝利後,解放軍主動後撤,雖然爭議中的東段9萬平方公里土地由印度政府實際掌控,但中國仍將該地區劃入西藏自治區的錯那、墨脫等6縣的管轄範圍之內,其中墨脫是藏南地區中印爭議不斷之地。觀察家指出,作為大陸反分裂鬥爭的前沿陣地,打開墨脫的公路交通,就等於新開闢一條直往藏南的通道,對於有效掌握戰略主動,維護豐富自然資源、扼守戰略要地有著積極的軍事意義。
三是實施高原軍事工程有了「新手段」。擔負嘎隆拉隧道施工任務的武警交通二、三支隊官兵,在自然條件最惡劣、地質條件最複雜、地質災害最繁多的條件下,克服了大雪封山、高寒缺氧、高原病頻發、後勤保障難題多等重重艱難,總結創新了「主被動保溫施工」辦法、「台階式開挖、半邊先落底、預留核心土」的施工方案和「先通過、後注漿」的治理強湧水技術,有的還是在軍內外首創。觀察家認為,這些新辦法、新技術,對今後組織雪域高原冰川的軍事工程建設,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觀察家指出,作為中國最不發達的縣,墨脫基本上還處在比較原始的刀耕火種的狀態,以至當地幹部職工的糧食、副食品供應仍是按計劃供給,比內地其他地方落後了幾十年。修通墨脫公路對改善當地民眾的出行、信息、和物流等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開通墨脫公路,並不是針對近鄰大國,而是要早日結束墨脫「高原孤島」的歷史,使當地各族人民盡快走上致福路、小康路、文明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