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淑賢
年關將至,超市和便利店都推出名貴朱古力禮盒,金碧輝煌,堆得像個小山,廉價貨通通得讓路。今天經過銅鑼灣的么鳳,裡面的瓶瓶罐罐也一年一度大挪移,賀年糖果、脆角、芋蝦、瓜子又喜氣洋洋地登場。
么鳳的瓶罐當中,我竟然見到七彩繽紛的發達糖,還有散裝瑞士糖和半透明的長條橙花軟糖與蜜瓜軟糖,這些都是我們兒時的過年恩物。我不知道現在一般家庭的全盒放些甚麼,但小時候媽媽就會放幾格這些糖果,當然還有傳統的糖冬瓜蓮藕。環境好的幾年,全盒有兩格專放大顆的朱古力,通常是鵝蛋形的榛子朱古力或圓形的巴西果仁朱古力,這些都是平時吃不到的,不到年初二就給我們掃光。
七十年代香港流行過很多牌子的朱古力(正確應寫巧克力,不過就沒了回憶的味道)。記得的名字有金杯朱古力,形狀就是一個小杯,還有金鷹朱古力、旋風朱古力和名貴的花街朱古力。我記得花街朱古力最風光的日子,走的是優雅英倫口味的路線,只有在高檔的零售店和大百貨公司才買得到。吃「花街」最大的樂趣,是猜測不同花紙包裝下的是甚麼口味。後來吃多了,便記得綠色方形是椰絲,紫色欖形是太妃果仁。
到了八十年代初,大家口袋多了點錢,朱古力也豪起來,有種叫積及朱古力橙餅的東西出現,其實就是一大塊朱古力包著片餅乾,吃一磚就很膩,當時是當名貴禮品來送的。至於現在大行其道的金莎朱古力,當時還沒影;反而現在還相當有叫座力的藍罐曲奇,一直都很受歡迎,可說是賀年品的長青樹。
糖果像人一樣,也有氣數。上面提到的大部分朱古力,現在已很難找到了。一度貴族化的花街朱古力,有次在機場的優ソ良品「重逢」,但包裝已改了,變成大袋大袋的,想是方便攜帶,優雅不再。反而瑞士糖,還是亙古常青的以不同的方式存在。不過現在的孩子還願意吃瑞士糖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