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政恆
方育平的名作《父子情》鎔鑄個人童年經驗,關注少年成長,以家庭為描述核心,許多細節都很有意思,例如以煙仔餅連繫兄妹的感情,以及過去大雨天父親尋找遲遲未歸的兒子,在片末,卻是兒子尋找父親。再看《父子情》,卻教我想起曾經全城熱烈追捧和討論的《歲月神偷》(2009)。《父子情》的羅家興和《歲月神偷》的羅進二都是導演的童年縮影,同樣讀書不成,年紀小小就喜歡看電影(羅家興看的是《差利淘古井》,羅進二和爸媽看的是《夜光杯》),一家人經歷天災人禍。不同的是,《父子情》的羅家興在理想與現實的夾縫中慢慢成長,導演對人的關注比較深入,能夠從個人與家庭的角力之中,找到成長的出口,而《歲月神偷》的羅進二經歷了兄長的死亡,取代了他,成為了他,由始至終,羅進二總是被動的,天真的,他的面孔也實在比較模糊,於是死亡成為了這部通俗的文藝煽情電影的靈丹妙藥,人面對終極性的死亡就不得不改變了,莫問他本來是如何,往後會如何。
若是說電影中的死亡,方育平在《獅子山下:野孩子》(1977)一片中就表現得十分成功了。片集在薄扶林基督教墳場拍攝,空鏡頭和夢境都以詩意的手法表達,結合寫實的風格。故事以童稚孩子寄住婆婆在墳地山區的家為始,及後他慢慢成為了墳地野孩子的一員,最終經歷了婆婆的死亡,目睹了一眾野孩子打死道友,這些一一令懵懂小孩對人的原始暴力和死亡宿命有深刻的認識。方育平成功地帶出一個小孩子對成長的歷程和對死亡的感受,實在真切而且不乏沉厚想法。
從《獅子山下:野孩子》我們看到集體的權力,從《獅子山下:元洲仔之歌》(1977)我們看到丈夫男性的權力,以至外國人獵奇眼光下影像的權力,從《父子情》我們看到父親的權力……哎,權力是多層次的、多元的,有機會的話,我才從權力的角度探討方育平的作品吧。(二之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