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4月8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核輻射危機讓日本政府難堪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4-08]     我要評論

張敬偉

 3.11日本大地震引發的核子災難正從東瀛蔓延至全球,幾乎全球各地都檢驗出核子輻射物。糟糕的是,日本第一核電站的情況變得更加危險,尤其是第二機組,裂縫中流出的核污染廢水正以每小時77噸的流量流入太平洋。日本政府想盡了一切辦法,混凝土、特殊膠甚至塑料薄膜都無法堵住那20厘米的裂縫。海洋中已經發現被污染的魚類,人們擔憂海洋生物變異,更驚懼核子污染隨著洋流更快地影響全球各地。尷尬的是,核子危機在日已經失控,日本政府束手無策,只能向世人發出「別無選擇」(日官房長官枝野幸男語)的無奈。種種跡象表明,日核子災難讓「強大」的日本變得疲弱不堪,凸顯日本政府應對危機的能力不足。

 震災剛剛發生之時,幾乎全球媒體都為日本人的處變不驚和秩序意識讚歎不已。3月15日,韓國《朝鮮日報》引述美國媒體稱讚日本「這是人類精神文明的進步」,對日本國民在震災中克己本分的國民素質大聲讚歎。同時,該報也對NHK對災難報道的紀律性和人道主義表示欽佩。中國媒體和網民的反應也大抵如此,除了極少數網民,大多數中國媒體和民眾不僅對日表達充分的同情,還為日媒日人的表現讚賞甚至有些自慚形穢,尤其在中國一些省份發生碘鹽搶購事件之後,中國媒體出現了集體主義的自我批評和自我反省。在亞洲鄰國看來,日本政府應對災難的能力強、日本國民的素質高。

 無可否認,日本國民的素質確實高。他們的隱忍精神和克制自律讓人感佩,但這也是他們的文化使然。在魯思.本尼迪克特的《菊花與刀》一書中,作者這樣描述:「日本人非常介意別人怎麼看自己。」更重要的是,日本民眾特別相信自己的政府,有時甚至有些盲從,而這種特別自律的國民性,恰恰折射出日本政府的不堪來。

 11日震災發生之後,日本首相菅直人第二天空中視察福島災區。他的這一作為遭到了兩方面的猛批,一種聲音認為他蒞臨災區干擾災區救災;另外一種聲音是他沒有親臨災區現場,不體恤災民。面對兩種批評,菅直人事實上舉足無措。直到4月2日,菅直人才現身災區視察,這次引發的爭議更大。在東京,朝野政黨皆批評首相,有反對黨議員要求其下台;在災區,既有災民埋怨他姍姍來遲,更有災民指責他只關心核電站而不關注災民在安置點的生活。現實是,第一核電站已經演化為重大的生態災難,情況糟糕的安置點更有近20萬人處於飢寒交迫之中。對於災區慘景,從福島縣南相馬市市長櫻井勝延新近拍攝的短片中可見一斑:輻射隔離區內的生物出現同類相殘的恐怖行徑;災民已經彈盡糧絕。櫻井勝延以此來控訴日本政府的非人道做法,表示對政府絕望,向世界求助。

 不能不提的是,日本政府對東京電力缺乏足夠的掌控力。現在暴露出來的讓人驚訝的信息包括:東京電力沒有在第一時間將一號機組爆炸的消息上報政府,更沒有採取「停機、冷卻、封閉」的對策,耽誤了時間,延誤了戰機。此外,東京電力還被爆出誤報數據,領導層震災期間喝花酒等醜聞。雖然首相對其猛批,公司負責人一再謝罪道歉,但東京電力已經無法拿出抗災良策。很諷刺的是,日本政府對此也無可奈何,甚至在政府注資改造東京電力公司的時候還擔憂其被「國有化」。這種尷尬,出現在日本並不令人意外,因為日本有著悠久的財閥傳統,財閥資本控制政府也就順理成章。東京電力曾經有過多次數據被篡改和瞞報前科,但日本政府都對其「網開一面」,又何況相對弱勢的菅直人政府?日本政府掌控不了東京電力公司,東京電力公司一切以公司利益為重,不考慮民眾死活,是導致核子災難蔓延全球的主因。這是東京電力的罪過,也是日本政府的恥辱,更是資本主義的通病。

 曾經是世界第二大強國的日本,曾經是津津樂道於技術立國的日本,一場本可以避免的核子災難就這樣莫名其妙地擴大化了。這場災難既害了日本也害了鄰國和世界,更搾出日本政府的無能。現在再看世界輿論,誰還會讚譽日本的國民精神和其政府的公開透明?有的只是懷疑、指責。韓國《朝鮮日報》中文網站4月5日頭條就批評日本向海洋中排放輻射污水沒向鄰國通報。

 一個缺乏突發事件處理能力和危機公關的政府,不僅愧對大國稱號,而且也不能取得國際社會的信任。

相關新聞
縱論香港:內地孕婦來港政策如何調整 (2011-04-08)
廿四味:李怡顛倒是非 網民怒斥民族敗類 (2011-04-08)
「妖化中國 神化日本」為哪樁? (2011-04-08)
民主黨一子錯滿盤皆落索 (2011-04-08)
實事求是對待核電 (2011-04-08)
西方走廊:白宮「核中取栗」 (2011-04-08)
核輻射危機讓日本政府難堪 (2011-04-08)
來論:李怡沒有一點中國人的味道 (2011-04-07)
香江透視:準確判斷政情 冷靜應對競選 (2011-04-07)
冷眼向洋:東亞格局轉折點出現 (2011-04-07)
悼蔡渭衡兄 (2011-04-07)
民筆聊生:將「忙到死、做到癲」放進博物館吧 (2011-04-07)
兩岸軍事互信有利和平發展 (2011-04-07)
來論:反對派製造「被規劃」歪論阻延香港發展 (2011-04-06)
廿四味:必須徹查高盛窩輪事件 (2011-04-06)
發展人民幣業務 提升金融中心地位 (2011-04-06)
「居屋」已是一個著名品牌 (2011-04-06)
「人民力量」勢弱 黃毓民有心無力 (2011-04-06)
中國參與20國集團的對策 (2011-04-06)
利比亞或成第二個「伊拉克」 (2011-04-06)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