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4月8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妖化中國 神化日本」為哪樁?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4-08]     我要評論

蕭 何

 壹傳媒施展渾身解數,抑華捧日,到底圖的是什麼?就是大老闆的「茉莉花革命」「大柯打」,在中國內部推行分裂主義,以利顛覆。「茉莉花革命」需要種子,中國的漢奸實在太少了,香港黃皮白心的人還有一些,現在就要在文化領域播種,播下漢奸的種子,培養一大批靈魂好像作者那樣崇拜美國和日本的「順民」,或者願意用靈魂交換美鈔和日圓的「世界精仔」。

 黎智英的壹傳媒是美國的文化僱傭兵,全力妖魔化中國,全力神化日本,是壹傳媒的中心任務。

對中國的核安全大做文章

 最近,他們正圍繞「核恐慌」大做文章,中國的核電廠還沒有出事,正在全面檢查安全問題,把正在準備上馬的核電廠全面叫停,重新規劃和制訂新的安全標準。但壹傳媒就說了中國許多壞話,什麼「獨裁」,「訊息不會透明」;什麼「腐敗」、「核電運作一定會出事」。眼見這些自言自語所造的謠言,起不到恫嚇港人的作用,《蘋果日報》就派出一個記者到深圳製造新聞,說《蘋果日報》的記者花了一百元,就可以跟了解核安全運作的參觀團進入大亞灣核電廠,進入距離反應堆幾百米的地方參觀,好像「冇掩雞籠」,假如恐怖分子乘機發難,「大亞灣核電廠就非常危險」云云。反正,《蘋果日報》的拿手好戲就是雞蛋裡面挑骨頭,一定要把中國醜化得好像妖魔鬼怪一樣,才算解恨。

 不過同一個核問題,壹傳媒卻有截然不同的觀點。日本隱瞞核電洩漏的嚴重情況、選擇有9級地震危險的地方興建核廠、利用毒性最大的鈽來發電、出事不撤退20-30公里半徑的居民、對核區人民暴露在核輻射下的病人不安排送去醫院、對飢寒交迫食物不足的災民不伸援手、拯救核災一再出錯,輕率在初期拒絕美、法等國的防核災援助,違反國際法把核能污染的廢水排到太平洋……壹傳媒不僅不加以批評,反而肉麻大唱讚歌,美化得天上有地下無。《壹週刊》一篇題為《門外說東瀛》的文章居然說:「地震海嘯核輻射,日本的災難,是文明世界的至痛,日本一夜之間,成為國際寵兒。」「日本對香港恩重如山,貢獻三天三夜說不完。」文章扯上了明治天皇的歷史,為日本天皇侵略戰爭叫好,因為中國「沒有一個像明治天皇般洞見分明的君主,什麼叫『現代』(Modernity),日本一跨越就鯉躍龍門,鄰國則折騰一個半世紀,血流成河,今日還未見曙光,這一點就足見民族質素之高下,還有什麼好上訴?」

美化天皇為侵華戰爭開脫

 日本明治天皇維新之後,侵略朝鮮半島,把魔爪伸入東三省,在中國土地上發動日俄戰爭,發動甲午戰爭,迫簽馬關條約,攫取台灣,中國人也不應介懷,要對日感恩戴德。作者說:「菊花與劍,正是誠信嚴謹加君子之邦」,「後來的侵略,是勝利的亢奮,就像白血球過多,形成狂躁症,武士是最難適應變革的階級,關東軍政變,殺掉了文相犬養毅,東條英機上了台,發動太平洋戰爭,是日本的癡狂和不幸。」這是日本的不幸,而不是中國之災禍。何況,戰爭災難「這一頁歷史,在美國出頭之下,早已了結」,中國人應多謝美國,美與日已結盟邦,故「欣賞日本人的優秀,不等同忘卻歷史,這一點,頭腦簡單的人,硬是無法走出陰影,他們自己選擇永遠活在痛苦和嫉妒的深淵裡,是他們的自由。」

 中國人應對日感恩,像作者那樣崇日媚日,理由是「香港未親炙日本精神文化,先得嘗日本物質文明之超絕,香港人在戰後,說是吸食日本人的奶水長大的,絕不為過。」有奶便是娘的人生哲學,理直氣壯,毫不害羞。是非黑白不必計較,怎如美鈔日圓之令作者心悅臣服?

培養崇美崇日「順民」

 壹傳媒施展渾身解數,抑華捧日,到底圖的是什麼?就是大老闆的「茉莉花革命」「大柯打」,在中國內部推行分裂主義,以利顛覆。「茉莉花革命」需要種子,中國的漢奸實在太少了,香港黃皮白心的人還有一些,現在就要在文化領域播種,播下漢奸的種子,培養一大批靈魂好像作者那樣崇拜美國和日本的「順民」,或者願意用靈魂交換美鈔和日圓的「世界精仔」。故此,詆譭中華文化就成了文化打手的主題曲,中國文化有什麼好,怎及英國文化?又怎比日本文化?崇外先有奴態,有一副外國心肝,就可死心塌地為境外勢力效犬馬之勞了。美國人圖華已久,故先有戰略部署,所以收編文化僱傭軍,先為殖民地順民洗腦。民心回歸為何阻力如此之大,看一看壹傳媒的妙文就可知大概。這是一篇絕妙的反面教材。

相關新聞
縱論香港:內地孕婦來港政策如何調整 (2011-04-08)
廿四味:李怡顛倒是非 網民怒斥民族敗類 (2011-04-08)
「妖化中國 神化日本」為哪樁? (2011-04-08)
民主黨一子錯滿盤皆落索 (2011-04-08)
實事求是對待核電 (2011-04-08)
西方走廊:白宮「核中取栗」 (2011-04-08)
核輻射危機讓日本政府難堪 (2011-04-08)
來論:李怡沒有一點中國人的味道 (2011-04-07)
香江透視:準確判斷政情 冷靜應對競選 (2011-04-07)
冷眼向洋:東亞格局轉折點出現 (2011-04-07)
悼蔡渭衡兄 (2011-04-07)
民筆聊生:將「忙到死、做到癲」放進博物館吧 (2011-04-07)
兩岸軍事互信有利和平發展 (2011-04-07)
來論:反對派製造「被規劃」歪論阻延香港發展 (2011-04-06)
廿四味:必須徹查高盛窩輪事件 (2011-04-06)
發展人民幣業務 提升金融中心地位 (2011-04-06)
「居屋」已是一個著名品牌 (2011-04-06)
「人民力量」勢弱 黃毓民有心無力 (2011-04-06)
中國參與20國集團的對策 (2011-04-06)
利比亞或成第二個「伊拉克」 (2011-04-06)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