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子珍
「十二五」規劃首次對港澳地區發展設有獨立章節,對香港未來發展提出更清晰的發展定位和更大的支持力度,但香港社會中也出現「被規劃」的疑惑,這種疑惑首先是被反對派製造的歪論所誤導,另一方面也由於部分港人對國家認識不深。其實,只要了解「灣區計劃」和「十二五」規劃支持香港經濟發展的內容,就可以認識到香港根本不存在「被規劃」的問題,並且可以識破反對派製造所謂香港「被規劃」的歪論,是要歪曲和攻擊中央對香港的支持,企圖令香港與內地相分離,貽誤香港經濟轉型和發展,這完全違背了廣大港人的根本福祉。
反對派插贓嫁禍製造歪論
所謂香港「被規劃」的歪論,最惡劣的鼓吹者是公民黨,其他反對派也積極附和。早在今年2月9日,規劃署進行的「環珠江口宜居灣區建設重點行動計劃」(「灣區計劃」)公眾諮詢結束,當日在公民黨黨魁梁家傑與副主席黎廣德牽頭下,聯同11個公民黨的「影子組織」舉行記者會,誣指「灣區計劃」是「愚民諮詢,偷步行動」,「是香港被納入社會主義模式」,聲言「反對香港『被規劃』」云云。
公民黨借「灣區計劃」製造香港「被規劃」歪論,完全是無事生非,混淆視聽,製造歪論。「灣區計劃」是5年前「十一五」規劃頒布後提出,不單香港從頭到尾有深入參與,而且許多時更是由香港積極主催的發展計劃,根本不存在「被規劃」的問題。特首曾蔭權在每年的《施政報告》中都有提及。根據規劃署發布的文件,「灣區計劃」提出的建議,涉及香港部分的,包括將「維多利亞灣海濱區」(中環、尖沙咀一帶)以及新界西北部,打造成「城市客廳」;將西九龍、啟德列為「低碳住區」,將大嶼山北(以東涌為中心)以及新界東北列為新市鎮等。這些建議與特區政府過去提出甚至已經落實的一些規劃建議方向,都是相同的。規劃署早前還公布了包涵香港規劃大綱的「香港2030:規劃遠景與策略」研究,而立法會議會內不時都在審議特區政府建議的基建項目及為香港未來5年、10年或更長遠發展事宜所訂的各項政策範疇。可見,香港「被規劃」是插贓嫁禍之說。部分市民若不知情尚說得過去,但反對派政黨和議員裝作不知,上綱上線地大做「被規劃」文章,完全是詐傻扮懵,蠱惑人心,混淆視聽。
香港不存在「被規劃」的問題
反對派早前以陰謀論形容「灣區規劃」為「被規劃」,最近又重施故伎,將香港被納入「十二五」規劃一事,形容為「被規劃」,並由「被規劃」扯到香港「被吞併」,「一國兩制」「被廢除」云云。今年全國人大會議閉幕後,溫家寶總理在記者會上主動回應說:「中央制定的『十二五』規劃都是支持香港的發展,中央的規劃絕不會代替香港的自身規劃。」「十二五」規劃嚴格按照《基本法》辦事,支持香港經濟發展又不取代特區政府的職能,回應了本港一直以來的強烈訴求,根本不存在「被規劃」的問題,香港經濟的發展戰略、發展方向和發展重點,要由香港自己來決定。
香港不存在「被規劃」的問題,而是應利用「十二五」規劃的契機,進一步思考和制定香港未來發展戰略並付諸實施,使香港在參與和推動國家發展中實現自身的更大發展。事實上,「十二五」規劃提到的「支持港澳鞏固提升競爭優勢」,當中無論航運、物流、旅遊等等,都離不開與廣東的整合和合作;「支持港澳培育新興產業」提到的環保、醫療、教育等產業,輻射最主要也是珠三角地區;而「深化內地與港澳經濟合作」,更明確指出是「深化粵港澳合作,落實粵港、粵澳合作框架協議,促進區域經濟共同發展」。
「被規劃」論是「邊界模糊」論老調重彈
實際上,香港社會對於被包括在國家規劃中不但沒有反對,反而覺得提得不夠廣泛,擔心被邊緣化。擔心香港邊緣化的討論,始於2006年3月,前政務司司長許仕仁當時警告香港必須正視被邊緣化的危機,各行業如不能掌握內地在「十一五」規劃下的新發展走勢,及早準備,將錯失全國發展的新機遇,並失去香港原有的優勢。當時就有輿論認為這是暮鼓晨鐘,值得香港社會重視。實際上,目前香港經濟在內地改革開放過程中已逐漸跟內地經濟融成一體,加上全球化下加強區域融合的需要,香港除了需要適應內地已直接與世界接軌的新形勢外,還應該培養全國性、區域性的發展視野,把握兩地融合中香港可以扮演的角色。
港英年代,香港缺乏民族、國家身份,在心理上是「借來的時間、借來的空間」,在地域上因處於中國內地的邊緣,故在冷戰格局中為香港取得發展契機。但現在及今後,香港須在一個正在崛起及已接軌世界的中國尋找新的發展空間,必須在融入內地經濟的進程中把握更大的機遇,而且這也成為香港社會越來越廣泛的共識。其實,反對派以反對「被規劃」為新的「政治口頭禪」,並非新鮮貨色,而是港英政府隔離、排拒和疏遠內地的政策的老調重彈。過去香港負責粵港合作的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就藉口反對「邊界模糊」,令香港在粵港合作中畫地為牢、守株待兔,貽誤了香港經濟的調整和轉型。確如恒隆集團主席陳啟宗等許多社會人士批評,陳方安生「只懂說兩制、不懂談一國」,令粵港合作浪費了大量時間。
社會各界指出,「被規劃」是靠害香港的歪論,如果香港不抓住「十二五」規劃機遇,其唯一後果不是「被規劃」,而是「被邊緣化」。有網民說,「被規劃」論是倒米之論,是要700萬香港人冇啖好食。有網民指「被規劃」,是神檯貓屎,神憎鬼厭。可見,「被規劃」歪論完全違背了廣大港人的根本福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