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北俊
零九年底的香港東亞運動會,以「創造傳奇一刻」為口號,在參與比賽的運動員努力下,不負所望地取得佳績,尤其賽前被看淡的足球隊成功奪冠,更真正創造了「傳奇一刻」。但想不到的是東亞運在「埋單計數」時,又創造了多一項「傳奇」,就是被審計署炮轟帳目及行政安排混亂,超支嚴重。我想香港一直希望舉辦更多世界級盛事,貫徹「盛事之都」之名,而今次主辦首個大型運動會的教訓,正正是一記點醒政府的「當頭棒喝」,希望政府汲取經驗,必須認真檢討,加以改善。
根據最新出爐的審計署報告顯示,零九年東亞運動會的帳目及行政安排所出現的問題,可謂多不勝數,而當中最嚴重的是帳目不清。例如,政府向立法會申請撥款時,打正旗號申請的撥款只是一億二千三百萬元,說是用作東亞運財政支援,但原來暗地裡,卻靜靜地「挪用」了包括康文署、建築署等多個部門的資源去補貼,金額竟高達一億三千二百八十萬元,甚至要比打正旗號申請的款項還多。
這些開支包括了康文署撥出七千四百萬元作東亞運人員調派及宣傳之用,建築署則撥出四千八百萬元作臨時工程用途等。由於這一億三千多萬不計入東亞運的帳目內,故其實東亞運實際超支應不是政府所說的五千多萬元,而是一億八千多萬元才對。我雖然支持主辦東亞運動會,但所謂「數還數,路還路」,數目一定要分明,任何活動的帳目應該是公開透明,把所有有關開支都列明才合理。
除了帳目「暗渡陳倉」外,政府對一些開支的估計也是錯得離譜,像場地臨時工程開支本預計僅六百二十萬元,但最終埋單竟急升至四千八百多萬元,暴升逾六點七倍。然則,這是最初估算粗疏,還是有心計錯?政府真的有需要向公眾作進一步交代。
剩餘款項應交還政府
另一離譜的現象,是東亞運結束已一年多,東亞運公司仍未向政府提交經審計的最終財務報表,而且東亞運公司最終錄得二千一百五十萬元盈餘,按協議本應將款項歸還政府,但卻私自將當中約一千萬元捐予精英運動員發展之用,其所持理由竟是盈餘乃「大家努力開源節流的成果」,把餘款作精英運動員的發展較具意義云云。
這種詭辯說法絕難令人信服,因為由始至終,東亞運是用納稅人的錢,而大會籌款贊助應是錦上添花,我相信捐款人都心裡有數。而且更重要的是東亞運公司,與港府及港協暨奧委會事前簽署了三邊協議,說明須將所有收入全部用於籌備、推展及舉辦運動會,如有剩餘款項,應交還政府。既然有「白紙黑字」的協議,東亞運公司仍不跟從,實在說不過去。
至於東亞運的門票銷售情況,亦備受審計署批評。報告指東亞運共售出十四萬五千餘張門票,卻佔公開發售總額不足七成,而且有約四萬五千張門票是派給嘉賓的,其入座率卻僅兩成二。其實門票安排不妥善的問題,我當時便已作出批評,因為這個本可好好宣傳香港的盛事,東亞運公司竟沒有為旅發局預留門票給海外旅客,令我們未能以東亞運為焦點去推廣香港的旅遊業,實在是「捉到鹿而不懂脫角」。
另外,審計署報告還批評民政事務局「劉備借荊州,一去無回頭」,當初借用六個壁球場作東亞運公司的臨時辦公場所,但事後竟然要求將之改變為康文署辦公室,令區內市民失去原有的體育設施,實在說不過去。
總而言之,我認為政府必須反省,及檢討今次辦東亞運的不足之處,以作為日後舉辦大型盛事的借鏡,避免重蹈覆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