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明
明年龍年,中國傳統喜歡生「龍仔」、「龍女」,相信出生率會較今年高。現時公立醫院產科爆滿、初生嬰兒深切治療部住用率已高達108%,明年醫院如何為市民提供服務,令人擔憂。
去年在港分娩的本港孕婦和港人內地配偶共53721人,全港的醫院設施和醫護人手本足以提供適切的服務。可是,自2001年終審法院在「莊豐源案」中裁定,任何人士在香港生育的中國籍子女都享有居港權後,父母都不是港人的嬰兒10年激增52倍。去年32653名嬰兒的父母皆非港人,佔全年出生嬰兒的37%,且有繼續上升趨勢。
內地孕婦人數急增,令醫護人手供不應求。每年數萬名內地孕婦來港生育,私家醫院生意額大增,向公營醫院挖角,令公立醫院資深醫護人手嚴重流失,去年顧問醫生流失率16.6%,中層的高級醫生及副顧問醫生是22.2%,只能以新手填補部分空缺。婦產科護士方面,去年將軍澳醫院流失63%、瑪嘉烈醫院23%。與此同時,私家醫院將早產孕婦、早產或高危嬰兒轉介公營醫院,進一步加重公立醫院的工作量。公立醫院醫生護士疲於奔命處理緊急工作,產前服務、產婦心理需要等工作往往受到忽略。
大批醫護人手在公立醫院完成專科培訓後轉到私家醫院,為內地孕婦服務,本港孕婦約七成卻是在公立醫院生育,成為本港發展醫療產業的受害者,承受公營醫院服務質素下降的後果。
醫管局早在2007年已承諾,會預留足夠名額給本地孕婦,有餘額才會接受非本地孕婦預約,一旦服務飽和便中止接受非本地孕婦預約。但去年產科人手流失嚴重,醫管局無足夠人手,卻仍收取數千名配偶不是本港居民的孕婦。醫管局明年應停止接受非港人配偶的內地孕婦預約分娩服務,預留足夠人手和空間,迎接龍年極可能增加的本地分娩服務需求。
近日醫管局宣布停止接受非本地孕婦預約今年的分娩服務,令更多內地孕婦湧向私家醫院。私家醫院客人源源不絕,只會令公立醫院人手流失加劇,要避免這個問題惡化,必須控制產婦數目,私家醫院必須減少接收內地孕婦。
內地夫婦花數萬元來港分娩,每年為私家醫院帶來10億-15億元收入,但對香港社會卻造成深遠影響。過去5年,在港生育的嬰兒中,超過12萬名父母都是內地人,逐年累積,未來十年,將有數十萬內地人子女享有居留權,有權使用本港福利,卻未必會在本港發展,對人口結構、服務規劃造成不穩定因素。
香港的人口政策,對港人的內地子女、配偶或父母來港團聚和使用本港福利,訂下配額、申請資格等各種限制,優秀人才申請來港居留亦有各種關卡,投資者至少需投資1000萬元才可取得居留權。對內地夫婦所生嬰兒,只要父母有能力支付數萬元分娩開支,卻每年數萬人全數接收,全沒限制。未來人口持續老化,每1000名15-64歲人口對15歲以下及65歲以上人口的撫養比率,將由2011年的331持續上升至2039年的625,這些內地夫婦所生的嬰兒,會令未來20年的撫養率更加沉重,還是有助紓緩?吸引年輕優秀人才來港發展,會否較接收內地夫婦的嬰兒更有效紓緩人口老化的問題?政府從沒作出檢討或諮詢民意,只是見錢眼開,為賺取分娩服務的眼前利潤,無視對本港醫療體系和整體社會造成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