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4月22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正視香港社會矛盾 三管齊下改善不足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4-22]     我要評論

陳振東 全國政協委員

 「十二五」規劃為香港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堪稱未來五年香港經濟社會發展踏上新台階、再鑄新輝煌的強大助力。但個人認為,香港要真正發揮優勢,抓緊機遇,用好政策,讓宏圖大計變為現實,至少需要香港人齊心協力,做好三件大事。

 一連兩則與香港有關的外事新聞,令人不由得再度審視香江優勢。一是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率逾百人的商貿代表團,進行了20多小時的旋風式訪港行程。俄國總統不但對香港的經濟及社會成就推崇備至,要求加強雙方在科學、文化及教育方面的合作,更強調與香港合作是中俄兩國戰略合作關係的重要一環。不但希望吸引香港資金,開發莫斯科市郊的科學園區,更希望學習香港經濟以及社會的管治經驗,改善俄羅斯政府的官僚程序及貪污問題,吸引更多外來投資。

 第二則新聞,是可媲美華爾街的倫敦金融城首腦白爾雅抵港訪問,強調倫敦有意與香港建立互補關係,於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中尋找合作機會。他還直截了當地表示,希望「倫敦能有朝一日成為另一個離岸人民幣中心」。

 為什麼兩大世界強國的元首和金融業主管如此看重香港?對香港毗鄰內地,與中國經濟發展緊密相連的得天獨厚的天時地利人和優勢如此羨慕?同時,為什麼在如此優越的先天條件和傳統優勢下,香港近年來社會戾氣急劇增加,經濟遲遲無法成功轉型,貧富日益懸殊以致出現尖銳的社會矛盾?實在值得港人深思。

香港經濟社會均面對發展瓶頸

 「十二五」規劃為香港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堪稱未來五年香港經濟社會發展踏上新台階、再鑄新輝煌的強大助力。但個人認為,香港要真正發揮優勢,抓緊機遇,用好政策,讓宏圖大計變為現實,至少需要香港人齊心協力,做好三件大事。

 第一件,是和衷共濟,營造一個團結和諧的社會政治環境。觀乎近年來香港社會政治生態的種種變化,可謂爭拗不休、政爭不止,令人擔心社會持續內耗,拖慢香港發展。反對派政客在惟我獨尊、惟我才真正代表民意的扭曲心態下,堅持「為反對而反對」,幾乎在所有問題上都與政府唱對台戲,有理無理均批評、指責以至辱罵政府一番,竟已成為香港社會的常態。更有甚者,是近年愈演愈烈的惡質政治文化。從語言暴力到肢體暴力,從暴力抗爭到對政府高官包括特首進行身體傷害。唯暴是尚的風氣,已逐漸由議會內部延伸至社會,更從維園的公開論壇,進入到與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超級市場,嚴重影響社會安定,更破壞了香港文明守法、尊重言論自由的良好形象。

當局須依法壓制反社會的暴力傾向

 尤其值得警惕的是,少數別有用心的人為了激化矛盾,不惜千方百計鼓吹「仇富」,某些媒體、政客動輒以「官商勾結」、「逢商必奸」等煽情標籤,刻意挑動官民衝突、勞資矛盾,製造階層對立以及貧富抗爭。這種唯恐天下不亂,意圖亂中取利的手段,居然在部分年輕人中得到共鳴,糾合成挑戰政府以及社會公權力的人群,嚴重干擾社會的正常秩序。他們以不停的爭拗內鬥,替代文明社會應有的理性討論;以煽情的口號和公然違法的舉止,一次又一次地挑戰警方和公眾的容忍底線。這種現象,又豈是香港之福?

 因此,當局必須在法律的基礎上,果斷有力地行使權力,維護社會公義和應有的秩序。不能任由極少數人以爭拗內鬥為職業,以興風作浪搞亂香港為目標,進而影響香港的發展步伐,違背全港人民的意願和福祉。

及早正視並化解

社會深層次矛盾

 香港必須做好的第二件大事,是正視香港社會經濟結構中存在著的深層次矛盾,以及衍生出來的各種不滿。溫總理不久前在全國人大閉幕當天的記者會上特別指出:「香港有著比較充裕的財政收入和雄厚的外匯儲備,要進一步加強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特別要照顧好弱勢群體,致力於改善民生。」反映出中央對香港社情民意的深切把握。

 香港蕞爾小島,經濟總量不足,回旋餘地有限,極易受外圍環境牽制,在全球濫發鈔票的大背景下,香港樓價物價飆升、通脹加劇愈趨嚴重,影響民生,加重了社會怨氣。可以說,香港經濟升級轉型未果,社會流動放緩,以及全球性的經濟衰退和通脹,令社會猶如一個日漸升溫的壓力煲,成為互相指責、爭拗內鬥的溫床。

 香港的貧富懸殊日益嚴重。截至今年,全港貧窮人數已逾150萬人,佔總人口的五分之一。按「堅尼系數」分析,香港的貧富指數高達43.4,居新加坡42.5、美國40.8、以色列39.2之上,列全球貧富懸殊之首。

80後「憤青化」現象必須仔細應對

 部分香港80後成為「憤青」,也與前述的大環境密切相關。其中相當重要的原因,是香港經濟結構失調,職業訓練及學歷要求高的金融行業雖說興旺,卻無法提供因製造業凋零而大量消失的工作崗位,大學學位供過於求,學位含金量急劇貶值,引致社會向上流動速度減慢,年輕人的期望與現實距離日益遙遠,增加了對社會的不滿情緒,再加上政客操弄,一些血氣方剛的年輕人便成為示威抗議的主力。

 香港整體財力如此豐厚,如果任由弱勢群體生存艱難,在職貧困及貧窮問題惡化,只會令民生問題衍化為政治危機。特區政府必須拿出決心來制定長遠福利政策,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照顧好弱勢群體,切實減少在職貧困及隔代貧窮人數,進一步加強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讓香港成為關愛社會。 (二之一,明日待續。)

相關新聞
政經人語:白鴿谷議員瞓身 圖炒熱區選救民望 (2011-04-22)
廿四味:吳靄儀維護議會暴力 (2011-04-22)
正視香港社會矛盾 三管齊下改善不足 (2011-04-22)
香港投入「十二五」的心態 (2011-04-22)
警惕香港樓市出現深幅調整 (2011-04-22)
存款準備金率上調的三重效應 (2011-04-22)
雪泥鴻爪:年輕人身在福中要惜福 (2011-04-22)
激濁揚清:黎廣德是「假專業」真「政治禿鷹」 (2011-04-21)
廿四味:揭穿艾未未「維權」假面具 (2011-04-21)
政經人語:隱形原告大狀黨 以小博大攪亂局 (2011-04-21)
家祭毋忘告蔡翁 (2011-04-21) (圖)
福島核洩漏對日本產業打擊深遠 (2011-04-21)
胡亂修訂財案 反對派技窮 (2011-04-21)
西方走廊:「美式人權」變黑社會護身符 (2011-04-21) (圖)
民筆聊生:不要遺忘北上生活長者 (2011-04-21)
廿四味:《蘋果日報》又在煽動暴力 (2011-04-20)
來論:「隱身術」操控官司 公民黨欲蓋彌彰 (2011-04-20)
政經人語:司法「擴權」 威脅行政主導 (2011-04-20)
揚清激濁:新財政預算案三讀通過之啟示 (2011-04-20)
中東巨變與蘇東巨變不可同日而語 (2011-04-20)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