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軍 亞洲製造業協會首席執行官
由於日本在未來十年都將處於災後重建中,短時期內還將把主要精力放在核洩漏的處理上,因此,電力供應在未來三、五年內都不可能徹底恢復到災前水平。汽車、電子、工程機械、鋼鐵等眾多產業將不得不向周邊國家轉移,新一波日本產業大轉移將很快形成。在這場史無前例的產業大轉移中,中國將會是日本產業的首選,經過這波轉移潮,中國的產業層次將會有明顯提高。
日本大地震一月之後,日本政府不得不將核洩漏事故開始升級為最高級別「七級」。雖然說,這是一個非常不幸的消息,但是也算給世人一個明確的交待:日本核事故非常嚴重,無論是東京電力公司還是日本政府都不應該再繼續擺「烏龍」了,總得給日本民眾和周邊國家一個真實的說法。
回顧一個月來,東京電力和日本政府對核洩漏事故總是遮遮掩掩,前後矛盾,讓日本民眾惶恐不安的心情與日俱增,家園何時重建,孩子何時上學,電力何時恢復,核輻射是否影響健康,這一切真實的信息獲取起來卻是那麼的難。
當9000噸核污染的廢水就這樣在光天化日之下排入大海的時候,當試圖掩蓋核洩漏事故的努力一次又一次失敗的時候,我們才好不容易得到了日本政府的公開歉意。
那麼,這場不幸的天災引發的諸多人禍事故中,究竟對日本產業帶來哪些影響?對周邊國家帶來哪些影響?
農牧漁業遭受致命打擊
一方面核洩漏在空氣中繼續傳播,從日本島到西太平洋,再到東北亞,東南亞,基本上無一倖免。雖然說,我們每天都能夠從電視上看到各國政府安撫民心的新聞,認為影響是非常微小的,可以不用採取任何措施;而且,日本國距離我們也有五六千公里以外,我們還可以暫時不用擔心,但是,小小的日本島國卻沒有這麼幸運,特別是日本不少地方相繼檢測到了放射性的碘、銫、氫、氙、氪等元素,對生活飲用水、蔬菜、食物都構成了嚴重的威脅。老百姓不知道吃什麼安全,也不知道需要等上多少年,飲用水和蔬菜等食物、空氣才能夠走出核輻射的陰影。
如果只是在空氣中傳播,人們還可以在信息不透明的情況下鬆一口氣。當9000噸核污染的廢水排入大海的時候,人們傻眼了,特別是日本的漁民們。經過核輻射的污染,海洋生物都將無一倖免,可能今後不僅日本的漁民要退休了,日本的餐飲業也會關門,而周邊國家的海鮮酒樓也會歇業。也許,我們再也沒有機會吃上沒有污染的海鮮了!沒有三五十年的沉澱和消化,或許人們對日本的食物都會望而卻步。當然,受影響的不僅是日本海洋生物產業、餐飲業、食品業,其他國家的海洋產品可能也提前遭遇到漫長的冬天。
高科技產品市場將萎縮
由於日本高新技術發達,在汽車、電子信息技術、工程機械等眾多行業都掌握了前沿性的技術,使日本在這些產業領域一直雄踞全球行業領先地位。
而日本在高技術領域一直非常保守封閉,不願意將汽車零部件、電子產品等高端部分放在國外生產,在大地震影響下,將迫使全球眾多合資廠商面臨缺貨困境而不得不停產一年兩年。雖然,不少工廠在緊急搶修,但是沒有一年兩年的緊張建設,要想在日本本土重新使這些核心部件產業恢復到震前水平,可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汽車領域,日本的核心零部件與歐美系並不兼容,體現了日本技術的另一面。在沒有替代產品可以迅速補上的時候,這些產品只好白白地將多年的市場份額拱手讓給對手。目前來看,日本在汽車、電子產品、工程機械等領域的市場將至少萎縮二、三成。如果核洩漏的解決在未來兩三個月還沒有時間表的話,可能對日本產業的影響會更加嚴重。
日本產業將加速向周邊國家轉移
由於日本在未來十年都將處於災後重建中,短時期內還將把主要精力放在核洩漏的處理上,因此,電力供應在未來三五年內都不可能徹底恢復到災前水平。汽車、電子、工程機械、鋼鐵等眾多產業將不得不向周邊國家轉移,新一波日本產業大轉移將很快形成。
在這場史無前例的產業大轉移中,中國將會是日本產業的首選,一是因為中國經濟活躍,最先走出金融危機;二是市場巨大,購買力強,中國消費者的包容性很強;三是日本的很多產業已經轉移到了中國,互補性強,只是過去的很多核心部分沒有過來。我們認為,經過這波轉移潮,中國產業層次將會有明顯提高。當然,也會有一些科技含量並不高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會向越南、菲律賓、印尼等東南亞國家轉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