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黎廣德一夥的「三部曲」
韋 剛 英國約克大學生態學博士 中華總商會前環境關注委員會主席
環境保護是當今全球關注的課題,與民生關係密切,香港的反對派也特意選擇了這作為突破口,但他們並非「哀民生之多艱」而本著為港人謀福祉,反而是多次利用環保問題作為「政治殺著」,挑動市民甚至推出接受綜援的長者去用公帑與政府打官司:反填海、反高鐵、反擴路、反焚化爐、反基建。一些所謂專業人士,夥同狀師,結成聯盟,「尋章摘句老雕蟲,文章何處哭秋風」。或無中生有、或斷章取義、或妄造是非,煽風點火,挑起爭端,誤導群眾以期達到拖延香港發展,妨礙與內地融合,促退香港形象,打擊「一國兩制」,最終達到謀求「港獨」的目的。
最近以公民黨律師群結合「專業聯盟」的黎廣德一夥作後台,推出朱女士反對港珠澳大橋環評事件就是新鮮出爐的事例。其對香港各方面的影響日來已有不少分析批判,起初居於幕後的黎廣德等人知道不能再隱身,遂步出前台在報章發表言論,4月29/30日連載於《信報》的《港珠澳大橋環評判決的深層意義》概括地披露了他們的論點。
指責大橋環評違法誤導公眾
他們所謂「深層意義」有「三重」,第一重是「提升香港保護環境的尺度,與先進國家接軌」。
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環保科技和要求也日臻完善不斷提高,香港自上世紀70年代初以來,環保工作與時俱進,環評的要求也不斷充實豐富,舉例來說,那時發展商要將o魚涌太古船塢發展為大型屋h,我以英國政府環境部博士後研究員的資歷回港擔任該項目的環境部經理,負責屋h的環境評估和設計施工管理的「一條龍」工作,與建築師和工程師配合把這60多座高層大廈、6至7萬人口的大型屋h打造成至今還很受歡迎的安居處所。當然該h的環保工作並非盡善盡美,可以隨手挑出若干不足。不過,認真地說,我們在研究和制定屋h的各項環保設施和規劃時,確是既企求盡力減低對生態環境的傷害,復盡可能採用當時已有的最科學、最先進的方法和技術,務求達到創造一個宜居環境的目的。我也相信,有專業道德的環保專業人士,對發展項目的環境和環保設計都不會只求「不准爆燈」而不去「全力以赴」,而且,實踐是檢驗工作的標準,可以從成效去檢查設計有無偏差,如果說「大橋」的環評不合格,那麼起碼它的技術設計沒有達到高水準,設計沒有「全力以赴」去爭取高科技現代要求。如此,批評者或者反對者就應該提出科學論證而不是由法官去否決,除非法官本身兼具環保科技知識。應該相信,香港政府的環保官員或專業人士,自1998年《環境影響評估條例》生效以還,制定或審批過數以百計的環評,斷不會忽視某一項應該進行評估的要目而沒有把它納入報告因而被人捉到痛腳。《條例》規定發展項目必須通過環評的批准,但沒有具體規定內容,並非開列項目讓環評專業人士逐項填充。某報權威健筆在其專欄說:「朱綺華彰顯法治」,提到「高院裁決環保署的港珠澳大橋環評報告不符合法律規定因此判政府敗訴」。這是錯的,法律並沒有規定大橋的環評報告一定要包括「沒有大橋環境會怎樣」的數據,正如4月21日《文匯報》柳頤衡指出:「法庭判決的是法官自己演繹出來的,是現有環評法例、技術備忘錄和研究概要都沒有具體提到的」。博學廣知的評論權威也被誤導,難怪好些大眾也以為政府環評人員這次忽視了法律要求而漏了重要內容,從而更引申到法律的尊嚴、法制的勝利和法治的彰顯。黎廣德一夥喊出大橋環評違法,桀犬吠堯信口雌黃,其他人就信以為真;「一夕信豎兒,文明永淪歇。」本來米已下鍋的「大橋」,讓這夥人的讕言把水攪混,使群眾迷糊,也耽誤了本港與珠三角的融合,延誤了香港的進一步發展。政府有關部門的專業人士應該把環評的要求、內容和爭議關鍵公開,讓大眾明了真相,也讓港人明白香港不但在經濟發展上高踞世界前列,我們的環保工作也毫不遜色。
濫用法制打塌大橋
黎廣德聲稱的「第二重深層意義」據說是「司法與法制的勝利」。愚頑的反對派和被誤導的一群也常以此宣揚,權威的「健筆」也在專欄寫道:「以筆者之見,此事主要彰顯了法治的重要,因此值得大家高度重視。」又說:「朱綺華挑戰環保署……以弱小的大衛打倒龐然巨人來形容這場司法覆核,似乎十分貼切。」這位才高見廣的權威,這次似乎是走了眼:一位長者居然可以讀通幾十頁的環評報告而又找到了話柄並以此為突破口寫出洋灑狀紙,把政府告倒於高院。這是弱小的大衛嗎?就算是閉塞如我都估計到和看到「大衛」的背後站著一群唬人的高人和多謀的大狀,這些才是真正的強力狙擊手。
不錯,正是由於香港法制健全、司法公正才可以讓這場「覆核」上演,但深究分析,這場鬧劇的起因是企圖從雞蛋裡找骨頭,由於此蛋是好蛋,內無骨頭,找岔的人只是無中生有。黎文引用了內地媒介的一些讚揚法院裁決的評論,乃是由於誤會了大橋環評真的違反了法制。提交覆核的狀紙列舉七項理據,其中六項有實質數字的被否決,而只有一項空泛的又無根據的被用作否定環評的唯一把柄,這怎能被標榜為司法公正的樣板?事實上,這頗為搞笑的裁決並不能否定這環評或阻止大橋工程,只須補上資料便可通過。不過,要注意黎一夥的後著,這「覆核」只是開場白,後面還會有好戲上演。4月20日黎在香港電台英語頻道「背語」(Backchat)上侈言:建橋未經公投、環評須由獨立第三者執行、將來橋上車輛廢氣排放仍有待研究……其終極目標乃是:由於珠三角現存和待建的有不少大橋,港珠澳大橋無必要建造——一棍要把大橋打塌!所以,就算大橋開工,黎一夥仍會跳出來點起很多火頭,例如可以請朱女士或馬女士出來說大橋工程使她心臟病惡化;大橋落成後又可以說開門看見這座建築便心情失落夜夜失眠,還有車水馬龍的廢氣和噪音,這些都是煲政治水的好材料,從而又向環保署興訟!
阻礙兩地融合引向「港獨」絕路
黎的第三重「深層意義」是:「揭開『兩個凡是論』的面紗,使社會對發展路向得以慎思明辨。」甚麼是「兩個凡是論」未有明言,估計是指「凡是有利於香港經濟發展和與內地融合的便不顧一切要上馬」的指控吧。實在,無論內地或香港政府對保育和發展的平衡都十分重視,否則也不會對每一個大型跨境項目都慎重研究,港珠澳大橋經多年論證才立項,在香港也舉行過多次公開諮詢。改革開放初期內地曾有過不顧環保貿然開發的錯誤,但吸取了教訓,近年已大有改進。香港則更著意環保和保育,各項工程都小心研討,有時市民反而感到步伐過慢,有利民生的項目遲遲未能上馬。試以「大橋」為例,珠海和澳門兩邊都已啟動工程但香港還在拉布,儘管大家在期待這有利經濟有益民生的基建早日落成,但歪心人還是在拉後腿。「兩個凡是」是眾望所歸,毫不隱晦,重要的是我們發展的同時亦重視保育和民生,要的是可持續發展而不是向大自然掠奪。現在要揭開的都是黎一夥反發展反融合反中亂港的面紗,他們要的是香港停步不前、民生多艱,然後把香港引到「港獨」的絕路。
環保問題千頭萬緒,錯綜複雜,牽涉寬廣,反對派會不斷借環保議題而發揮,會採用不同方式發炮:或隱於幕後,或現於台前;或舞明槍,或施暗箭;或披掛上陣,或以面紗隱形。無論何者,他們都不能掩其硫化氫之臭和脫其碘131之毒,要把他們公諸於世,以免為害世人。我們的發展路向,當然要慎思明辨,然而最重要的還要篤行,要腳踏實地親力親為地為香港的進步和發展獻出一己之力,絕不要躲在旁邊放冷箭或者袖手唱哀歌,無論它是「三重唱」或者「四步唱」,都應嗤之以鼻鳴鼓而揭露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