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中行 資深評論員
民主黨的問題很簡單,不必召開「救亡」集思會就可以知道,就是八個字—「漠視民意,與民為敵」,解救方法也不難,改變以往「為反對而反對」的路線。然而,民主黨卻捨正道而弗由,一眾領導層更提出了所謂救亡三招,只沉迷於選舉策略,卻無視民意向背的問題,不過是揚湯止沸。雖然不斷發放各種建制派黑材料,但民主黨如果不改變「為反對而反對」的本質,仍然不以社會利益為重,肯定會流失選票。
最近因反對財政預算案、否決臨時撥款動議,以致民望插水的民主黨,日前舉行「救亡」集思會,部署即將來臨的區議會選舉,並把重點放在選舉細節問題上。據報道,民主黨在會上分析了前一段時間的政治形勢,但對於近日民望急瀉,民主黨顯然沒有深切反省,反而是聲稱「不知何解」、「未找到真正原因」,副主席劉慧卿更將民望下滑的責任推到市民身上,歸咎「民意變化太快」、「對財政預算案問題,民意初時不支持預算案,後來政府決定『派錢』,民意又轉為支持……民意轉變得太快了,而作為一個政黨,不能任意轉變」。劉慧卿的說法反映民主黨至今仍不知道錯在何處,拒絕承認錯誤,這種態度必定在選舉中付出代價。
民主黨沒有反省民望插水原因
固然,政治人物既要聽從民情,反映民意,也不能只跟著民意的尾巴走。不過,從政人士總不能與民意打對台,尤其是對於一些市民喜惡分明的政策,切不能因為自身的政治考量而違背市民的意願。過去民主黨總批評政府沒有聽從民意,剛愎自用,但諷刺的是,民主黨在財政預算案一役,才是真正的捂著兩耳,漠視廣大市民對派錢應急的訴求,試問有哪一個政黨好像民主黨般與民為敵,又妄想不會受到民意懲罰?今日民主黨面對四面楚歌的困境,不是市民善變,民意無情,而是民主黨的剛愎自用將自身陷入絕地,又豈能反過來歸咎於市民?劉慧卿的狡辯,反暴露了民主黨的不堪及缺乏器量。
民意如流水,從政人士往往深感民意變化得快,難以抓緊。然而,民意雖然會變,但也不是沒有規律,這套規律就是為民謀福,哪個政黨是真心為市民著想,以社會利益為依歸,市民就會支持誰。從過去多次政治事件中可見,市民的政治立場盡有不同,但大體上都能做到客觀公平。君不見在政改方案一役上,民主黨顧全大局,無懼社民連等激進反對派的謾罵狙擊,支持政改方案,推動本港的政制再度前行。事後一段相當長的時間,民主黨的民望得到了較大提升,說明市民沒有被激進反對派的指控所影響,認同民主黨支持政改方案的做法。但及後,民主黨倒行逆施,為討好激進派人士,愈走愈激,甚至要在香港發動什麼「紫荊花革命」,市民的觀感才開始轉變,及至財政預算案之時,民主黨反將政府一軍,要發動示威遊行去反預算案,甚至當政府改為大手派錢後,民主黨仍然一意孤行,否決了臨時撥款,反對預算案,終引起市民反感,民望也由政改後的高位大幅回落,吃不了兜著走了。
救亡三招藥石亂投
民主黨的問題很簡單,不必召開「救亡」集思會就可以知道,就是八個字—「漠視民意,與民為敵」,解救方法也不難,改變以往「為反對而反對」的路線。然而,民主黨卻捨正道而弗由,一眾領導層更提出了所謂的救亡三招,包括立法會議員要多落區,加大後勤支援;大打政治議題,希望炒熱選舉氣氛,把區選搬上政治層面;最後是密切監察對手情況。民主黨的所謂救亡三招,完全沒有切中問題核心,反而是通過將區選政治化,不斷發放建制派的黑材料去抹黑對手等下三流手段,意圖挽回不利局勢。這些只沉迷於選舉策略,卻無視民意向背的問題,不過是揚湯止沸,並非真心改過,反凸顯其進退失據的困境。雖然不斷發放各種建制派黑材料,難免對建制派造成困擾,但民主黨如果不改變「為反對而反對」的本質,仍然不以社會利益為重,肯定會流失選票。
更令人反感的是,民主黨的救亡策略,竟然是要將區選進一步政治化,將各種社會議題全力炒熱,將政策討論變成政治對抗的戰場,製造社會上的政治對抗,以掩飾自身的無能。這種損害香港利益的行為不可能得到市民認同。最終不論民主黨的選舉工程做得如何周密,也必將在區選中付出代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