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 駿
在保證FDI的真實性的前提下,人民幣FDI替代外幣FDI並不額外增加國內的貨幣供應量格和央行的對沖壓力。對這一點,筆者曾在另文有專門論述(見「馬駿:人民幣離岸市場發展對境內貨幣與金融的影響」)。
外資企業還可以將其內地的房地產和基建等產生穩定現金流收入的項目證券化,在離岸市場上發行人民幣房地產信託(REITS)、股票和固定收益產品。最近在港發行的110億人民幣的匯賢房地產信託(REITS)就屬這一模式。我們估計外商在華直接投資的房地產和基建類項目的存量約為2,000億美元,如果其中10%的資產在離岸市場進行證券化融資,其創造的人民幣資產規模將達到1300億人民幣。
2.人民幣的境外第三方使用
從美元和日圓的國際化經驗看,境外第三方使用(即境外機構發行債券募集美元或日圓,然後轉換幣種並使用在第三國使用)是非常重要的資產需求。德意志銀行債券研究人員估計,在總規模為2.5萬億美元的歐洲美元債券市場上,約有30%的債券是由非美國的公司發行,他們籌集的美元經過Cross Currency Swap (交叉貨幣掉期)轉換為歐元等幣種,在美元境外使用,目前總規模約為7500億美元,約佔美國GDP的6%。而在歐洲日圓債券市場和武士債券市場上,境外第三方的發行和使用的規模估計也達到2000億美元,佔日本GDP的5%。如果將離岸市場上為第三方使用的貸款也考慮進去,第三方使用的美元和日圓的總量還會大得多。
較美元市場融資更具吸引
假設五年內境外第三方對人民幣債券和貸款的需求量達到中國GDP的1%的水平,其總規模就將達6,000億元人民幣。短期來看,俄羅斯、巴西、印度、印尼等通脹和利率水平較高的新興市場國家的許多企業最有可能成為人民幣債券和貸款的第三方需求者,因為即使加上每年2%的匯率和利率的風險對沖成本,在離岸市場上人民幣的融資成本也比其本幣融資或在美元市場上融資更有吸引力。此外,來自OECD國家的高收益債券發行者對離岸人民幣也有一定需求。中長期來看,如果人民幣升值速度放緩, OECD國家的高評級債券發行者也會逐漸對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產生興趣。
3.人民幣貿易融資將保持穩步增長
目前離岸市場的人民幣貿易信貸餘額規模估計只有幾十億,其增長主要受到幾方面因素的限制:境外企業對人民幣貿易融資產品缺乏認識;中國國內出口企業沒有要求對方支付人民幣;人民幣升值預期等。中國政府已經認識到這些問題,並開始從一些談判能力較強的中國出口企業著手,推進人民幣貿易結算,估計能逐步改善人民幣貿易結算「進口一邊倒」的狀況。我們預計未來隨著人民幣升值預期的逐漸減弱,境外人民幣貿易融資的需求將會上升;此外,隨著中國企業「走出去」步伐的加快,在海外承建工程項目的增多,也將推動相關人民幣結算需求的增長。
4.內地機構在港發行人民幣債券
由於內地機構(包括財政部、銀行和企業)在香港的人民幣融資匯回境內使用,會對國內的貨幣供應會產生影響(見「馬駿: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發展對境內貨幣與金融的影響」一文),因此估計監管機構對此類項目的審批會保持審慎態度。我們預計未來兩年,此類債券餘額會從目前的400億元左右增長到1,000億元人民幣左右,但中長期看其增長速度不會過快。
5.香港銀行在內地銀行間市場的投資和小QFII
2010年7月至今,估計已有約20家香港的參加行獲准參與內地銀行間市場投資並得到相關額度。此外,我們預計中資投資機構在香港募集資金投資到內地債券和股票市場的小QFII項目也在會起步。估計這兩個人民幣回流的渠道在兩年內可以達幾百億元人民幣的規模,但考慮到它們對國內金融市場流動性的影響,這些渠道的人民幣回流增長速度不會太快。 (三之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