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5月11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香港教育樞紐的新挑戰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5-11]     我要評論

莫家豪 香港教育學院協理副校長 趙振洲 香港教育學院管治與公民研究中心研究員

 目前國際著名學府都在關注中國市場,並尋求機會。這種高端的中外合作辦學團體,可謂來勢洶洶,對香港的教育產業在生源競爭上造成巨大的衝擊。香港若要想繼續自己的傳奇,必須擴展單一的經濟發展模式,人力資源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新的形勢下,如何佈局,就要看政府和學校的選擇。

 自09年推動香港發展為區域教育樞紐的規劃提出以來,政府的佈局主要是放在高等教育。政府如此自信是因為香港幾間大學在全球和地區排名上都具有一定優勢。成為教育樞紐既可以吸收各方人才受益與本地區經濟發展,又可利用教育產業使之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香港的競爭對手主要是歐美、澳洲、日本和新加坡,但最近台灣也開放市場加入了角逐。當然,大家共同的目標主要是中國市場。但是從最近成立的上海紐約大學看,原來的這個巨大市場正迅速地成長為一個強有力的對手,而隨之必然對香港的高等教育產業產生直接的衝擊。不過很可惜,香港對於這個對手的關注並不多,而有關上海紐約大學這類新興教育機構可能帶來挑戰的討論就更少了。

內地中產家庭對優質教育需求殷切

 上海紐約大學並不是大陸地區高等教育領域中外合作辦學的始作俑者。在此之前,浙江省寧波市的寧波諾丁漢大學和江蘇省蘇州市的西交利物浦大學分別在2004和2006年已經落戶。而2011年正式宣佈成立的上海紐約大學卻具有更大的影響力。這是因為這所大學的兩個合作單位,華東師範大學和紐約大學都是中國和美國著名的高等學府,而同時它坐落在中國大陸最發達的城市上海。根據紐約大學校長的規劃,這所大學並不只面向中國學生,而是立足中國,放眼全球。學校預計在2013年開始招收本科生,最終的院校規模在3000名左右(涵蓋本科生和研究生)。這其中一半來自中國,而另一半來自世界各地。

 上海紐約大學以及類似這類中外合作辦學高校的相繼出現,對香港想成為區域教育樞紐的規劃會帶來巨大的影響。原因很簡單,高等教育產業所面對的學生群體是特定的,而且他們在中國社會已經形成了一個階層:來自富裕的中產家庭,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有較高的期望,由於很好的社會文化資本的積累,學業成績較好、英語水準也較高。這類家長常常不滿中國國內的高等院校,會尋求機會讓他們的孩子到海外讀本科。傳統上說,這類學生一部分會流向國外,比如澳洲、英國、美國、加拿大、新加坡、或者歐洲地區。但另一大部分主要目的地則是香港。香港的主要優勢在於:其一,香港有世界知名度較好的大學;其二,社會以華人為主,社會治安良好,學生可以很快的適應並融入到當地環境,且父母過來探望較為方便;其三,從經濟角度考慮,香港的學費和生活費相對可以承受。

中外合辦高校優勢較港明顯

 但從這三點看,剛剛建立的上海紐約大學則無疑具有更多的優勢。學校的主要教學語言是英文,學生畢業時可以流利而熟練地駕馭英語和中文。在專業設置方面,它的目標是綜合性研究型大學,但仍緊緊圍繞上海城市發展的需求,包括金融學、應用數學、經濟學等。這類學科不但受學生、家長歡迎,紐約大學在這方面也具有相當的國際實力。而且學生將來可以有機會(一到三個學期)在紐約大學的本部以及阿聯酋阿布達比校區、或者倫敦、巴黎的教學中心學習。最重要的是,本科畢業生可以拿到紐約大學的學位證書以及上海紐約大學的畢業證書。讓我們站在家長的角度來考慮:學生如果升入上海紐約大學,將會有機會享受到華東師大和紐約大學兩所高校的資源,紐約大學的學位證書以及海外學習經歷更可以讓學生在全球找工作時暢行無比。整個四年大學的花銷不會比來香港的花費高,甚至有可能更低。

 面對這樣的選擇,有多少學生還會選擇香港?

 有人會說,區區一間大學何以為懼。其實不然。哈佛大學的上海中心已投入運營。芝加哥大學也在北京開設了中心。復旦大學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也正在商討合作計劃,耶魯大學、法國政治學院和倫敦經濟學院等其他國際著名學府都在關注中國市場,並尋求機會。這種高端的中外合作辦學團體,可謂來勢洶洶。當然,中國教育市場巨大,終究還會有生源選擇香港,但問題是,這類學校會對香港的教育產業在生源競爭上造成巨大的衝擊,尤其是最近正在籌建的私立大學。

香港應積極採取應對策略

 在巨大的挑戰下,要想真正成為教育樞紐,香港面臨三種策略選擇:上策,強化香港本土高等院校的國際競爭力以及與世界上其他國際和地區的合作,採取積極主動的姿態努力爭取區域教育市場。在拓展高等教育優勢的同時,開發中等教育的市場則顯得具有更大的潛力。後者這個潛在的市場正在快速地成長,從中國許多城市供不應求的高中「國際班」可見一斑。中策,政府如果仍只考慮高等教育,將來更為切實的發展目標則應主要定位在珠三角地區。最近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在深圳建立的分校,或許會成為重要的根據地。而未來香港要想發展的私立大學,主要招生對象也可能集中在這一領域。下策,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如果不採取任何應對措施,香港的教育產業最終只能服務於本土市場。這也意味著香港教育樞紐夢想的破滅。

 成為教育樞紐,並不只意味著單向地從外面吸收人才,而是這裡具有開發教育資源的良好環境,教育資源上的優勢同時會讓這個城市充滿活力和機遇。換句話說,將會有更多的人才選擇香港,而香港本土人才也有能力在區域以及世界各地一展身手。香港若要想繼續自己的傳奇,擴展單一的經濟發展模式,人力資源扮演著重要角色。在新的形勢下,如何佈局,就要看政府和學校的選擇。

相關新聞
指點江山:公民黨搞「港獨」鐵證如山 (2011-05-11)
廿四味:反對派的中產捐款大減說明什麼 (2011-05-11)
香港教育樞紐的新挑戰 (2011-05-11)
龍聲飛揚:幫助香港青年「立志.築夢.傳承」 (2011-05-11)
完善關愛基金 減少消極謾罵 (2011-05-11)
自由不是輸打贏要 (2011-05-11)
肉價波動並非壟斷所致 (2011-05-11)
公民黨為自己辯護卻告發了自己 (2011-05-10)
美以暴易暴 反恐越反越恐 (2011-05-10)
東張西望:「制裁」強化中朝經貿合作 (2011-05-10)
政經多面體:調整策略免關愛基金「爛尾」 (2011-05-10)
明辨是非:給易小玲的一點安慰 (2011-05-10)
縱論香港:限制豁免尚未成為國際習慣 (2011-05-09)
廿四味:民主黨出招救亡脫離民意 (2011-05-09)
反恐戰爭進入更複雜的「後拉登時代」 (2011-05-09) (圖)
田園快語:確保供應穩定 避免肉價急升 (2011-05-09)
西方走廊:借拉登忽悠選民引起不滿 (2011-05-09)
警惕擲蕉議員到中學誤導學生 (2011-05-09)
歐盟金融監管改革開新局 (2011-05-09) (圖)
《蘋果日報》為美護航說明什麼? (2011-05-07)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