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北俊
所謂「民以食為天」,長久以來,吃飯都是中國人的頭等大事。而在米麥主食以外,豬肉基本上就成為我們日常飯桌不可或缺的食品,故豬肉價格上升,對市民影響重大。可是他們最不想聽到的壞消息卻出現了,就是最近豬肉零售價格急升。有豬肉買手便直指是因為近期供港活豬數量突然大幅下降及供應不穩定所致。我認為政府對此不能掉以輕心,需盡快深入了解活豬供應量不穩定的原因,並對症下藥作出改善,以減低對市民的影響。
活豬供應量大起大跌
其實,通脹是今年內地及香港都要面對的一大問題,當中尤以食品通脹最為厲害,今年首季內地食品價格按年升幅為一成一,而反映本港中下階層市民開支的甲類消費物價指數中,基本食品價格亦按年上升6.8%,顯示食物通脹情況嚴峻。
而根據食環署的數字,顯示輸港活豬數量跌幅不少,去年內地每日進口豬隻的數目約為4300至4500頭,但踏入今年,除1月份平均每日有約4500頭供應外,到了2月至4月,平均每日供應量跌至只有3700至4100多頭。但若細看每周的供應數字,就更可見每天活豬供應量大起大跌,並不穩定。
代表豬肉零售業界的鮮肉大聯盟表示,本港每日需要有約4600隻活豬供應才足夠,但在最近半年,多在每周一至周三才有足夠活豬供應,其餘4天供港活豬數量卻不足。而有報章引述食環署資料指,上月28日的活豬供應量約為4600頭,但翌日則已跌至約3700頭,到再過一天,更進一步跌至3500頭左右,短短數天內,高低相差達一千頭。由於每天豬隻來貨數目未明,部分買手為求確保可以交貨,唯有出較高價競投,也就更易令豬肉價格高企不下。
事實上,活豬的拍賣價,已由去年初每擔約一千元的價格,升至今年4月的每擔近1400元,加幅約4成,影響所及,鮮豬肉的零售價亦水漲船高,由去年初每斤的28元,升至近期的36至38元,部分區域更高至每斤42元。有報道更指有肉販因來貨太貴,無利可圖而被迫結業,由此可見,活豬供應減少,影響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
增加活豬供應資訊發放
不過,面對此一影響重大的民生問題,負責的食物及衛生局卻只是輕描淡寫地回應指本港豬肉整體供應維持穩定,內地供應亦充足,又謂食品價格受到多方面影響,包括全球性食品價格上升,內地對活豬的需求增加,以至人民幣匯率等。
我認為這回應明顯是官腔一通,無視豬肉零售價不斷上升的不爭事實,將一切歸咎於市場,實在是有卸責之嫌。無可否認,人民幣及糧食價格飆升,對豬價有一定影響,但準沒有4成的漲幅。且再看食環署的數據,所謂供應穩定的說法根本就有誤導之嫌,若3日內豬隻供應量相差逾千頭,等於少了約兩成半,波動情況可謂相當嚴重。何況供港活豬數量相對去年同期也明顯下跌,試問豬價怎會不升,怎不會變相加劇通脹,嚴重影響民生?
至於大聯盟要求全面開放活豬進口市場,則因茲事體大,恐難控制豬肉質量及安全,短期內未必適合,但就可考慮發放更多活豬供應量的資訊,例如未來數天的供應量等,讓買手能掌握情況,避免不必要地搶高價格。故我認為食衛局應認真徹查有關情況,公布每日活豬供港數量及解釋為何近期供港活豬數量減少,與及當中有否人為因素影響等,然後盡快向公眾交代。相信只要活豬入口保持透明度,是可以有助平穩價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