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子明 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青年交流促進聯會主席
夢想需要孕育、夢想需要行動、夢想需要延續、夢想需要責任、夢想更需要超越。幫助香港青年「立志.築夢.傳承」,我認為不僅是香港青年團體的責任,也是政府、社會、學校、傳媒和家長的責任。幫助香港青年「立志.築夢.傳承」,政府、社會、學校、傳媒和家長,都應該激勵香港青年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勤奮學習,關心社會,做一個有愛心、有修養、有本領、有承擔的人,抓緊國家發展的機遇,拓展自己的人生道路和理想。
由20多個兩岸四地青年團體合辦的「夢想起航行動」,以問卷及網上調查訪問了215名14至24歲的青少年,當中78名為香港青少年,調查發現,逾兩成香港青少年沒有夢想,遠遜於均是百分之一百有夢想的澳門及台灣。調查又指,香港學生認為缺乏經濟支援及學歷,是達成夢想最大障礙;在實踐夢想時,他們最希望得到家人支持。
夢想與國家發展社會進步息息相關
夢想既與每個人的思想、性格、人生等緊密聯繫,又與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等息息相關。「美國夢」曾激勵過無數港人,「中國夢」正在我們的眼前迅速上升。而現在的「香港夢」又在何處呢?過去,「香港夢」曾經是許多中國人尋覓的對象。在「香港夢」萌發到成型的上世紀五十、六十、七十年代,不論是新老移民,都胼手胝足,一點一滴,打造心中的夢想樂園。當時的「50後」、「60後」、「70後」年輕人奮力讀書,憧憬能升讀專上學院,成為社會精英,實現「四仔夢」(屋仔、車仔、老婆仔、人仔)。
但隨著時移勢易,「香港夢」逐漸式微乃至破碎。如今,「80後」一代20歲至30歲之間的年輕人,人數多達百萬,但他們卻沒有父輩和兄長那麼多向上流動的機會。若香港的經濟和社會結構沿襲現在的狀況發展下去,「90後」、「00後」面臨的「學業、就業及置業」困難,將比「80後」更嚴重。這樣的狀況發展下去,將有更多的香港青少年將不滿社會現狀的情緒,轉移到政府和建制派身上,並左右他們的投票取向。香港反對派之所以不希望香港經濟向多元化良性發展,不希望香港社會向上流動的渠道和機會擴闊增多,目的就是要將「80後」、「90後」以至「00後」壅塞在人生困境之中,以激發他們的偏激情緒,培育「憤青」產生的土壤,使他們成為反對派的最大票倉,為反對派爭奪香港管治權奠定社會基礎。
以永不放棄的精神編織自己的夢想
自2007年起,香港青年團體組織一班青年人,於每年五四青年節期間,在政府及兩岸四地青年團體的支持下,成功舉辦4屆「同夢.同心-兩岸四地青年交流計劃」。我們深信,有夢想才有希望。2011年,適逢「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紀念」及「同夢同心」活動5周年,我們繼續秉承「為青年.築舞台」的信念,發起「夢想啟航行動」,以「立志.築夢.傳承」為題,透過「夢想」這題材,讓青年人學習孫中山先生年少立志的決心,以永不放棄的精神編織自己的夢想,使振興中華的理想得以薪火相傳。
一個人有無成就,決定於他青年時期是不是有志氣。羅丹說:「貧而懶惰乃真窮,賤而無志乃真賤。」1910年,毛澤東在離家赴湘鄉縣立東山高等小學求學前夕,寫了一首《贈父詩》:「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有哲人說:人生中,擁有夢想比有財富更有價值,財富總有用盡的一天,而夢想則每時每刻都在不停地創造著財富。我們呼籲香港青少年敢於講出夢想,因為「放棄是最可怕」。
香港精神是一種刻苦耐勞、勤奮拚搏、開拓進取、靈活應變、自強不息的精神。是香港長盛不衰的力量之源,也是香港十分寶貴的精神財富。多少老一代的香港人身無分文,白手起家,發揮聰明才智,歷盡千辛萬苦,創造了今天的輝煌業績。今天的香港青年,面臨新的創業挑戰,正需要傳承這種香港精神。
特區政府應了解香港青年面對的困難
鴉片戰爭以後的「中國夢」,主旋律無疑是「強國」,這幾乎是全民的共識。為了實現強國夢,近代的中國百折不撓:康有為變法救國、孫中山革命救國、張謇實業救國、嚴復和蔡元培教育救國、第一代留學生科學救國、全民族抗日救國,直到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走上民族復興的大路。
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指出:「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祖國命運和個人成長有著密切的關係,祖國的命運也就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命運。中聯辦主任彭清華不久前在香港青年協會主辦的青年領袖論壇上的演講強調,國家昌盛、民族繁榮,才有國家的尊嚴,也才有個人的尊嚴,香港青年要像愛護自己的母親那樣愛護自己的國家,香港青年珍惜自由,但也應該重視和承擔社會責任。
特區政府應深切了解香港青年面對的困難,回應他們的訴求,協助解決問題。政府必須採取有效對策,加快擺脫香港產業單一化的困局,推動經濟轉型步伐、扭轉產業空心化和單一化局面,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盡快實現經濟多元化,改變製造業北移內地後形成的結構性失業,解決香港青年就業問題,為香港青年提供更多的出路和向上流動的機會。
特區政府應設立大範圍的「國情研習班」、「國情夏令營」,從「認知」、「情感」及「實踐」三個層面推動國民教育,讓香港青少年認識國家的歷史和現況,了解國家面對的機遇和挑戰,鼓勵青少年到內地認識祖國和體驗國情,激發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及對國民身份的認同。特區政府必須推動兩地的經濟融合,並將廣闊的珠三角變成香港的龐大經濟腹地,創造更多高增值、高收入的職位,香港青年才能得到更多發展機遇和更大發展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