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21(香港)營運總監兼註冊專業測量師陳東岳
美國一家網上房地產信息公司公佈,美國3月份住宅按年比較下跌8%,按季同比下跌3%,負資產業主比例亦增至28%,是金融海嘯後的新高。該公司調整其對美國樓價第二季的預測從原先估計的下跌2.6%調整至5.3%。
這些數字顯示原先以為維持低息政策有助於美樓市復甦,但實際情況卻不然,失業率高企令消費力不振,業內人士認為已持續衰退達57個月的美國樓市仍然沒有起色。樓市不反彈,經濟難復甦,但因量化寬鬆帶來全球高通脹,高通脹令物價高昂而消費力沒有增長,勢將演變成滯脹。
預計美國息口在這種背景下亦很難調升,港元與美元掛u,港息亦將持續低企。剛看到另一則消息報道,城大一項調查發現87%受訪市民認為政府應興建更多公屋。這是一個壓倒性比例,問題只是「更多」的數量是多少而已。
全球通脹令物價飛升, 置業抗通脹加上國內資金湧港令樓價飆升,普羅市民置業愈來愈難,公屋是一種安全網,以公帑去幫助有房屋需要的家庭,當住宅市場活躍,政府賣地收入大增的同時, 考慮把資源再分配到基層市民樓屋需求是有一定的理論基礎,要討論的只是「質」與「量」的問題。
「質」是如何滿足現代社會基本需求的設施水平及公屋人均面積的目標,「量」是應該訂定每年的建屋目標是多少單位。這是公共房屋政策的檢討。
由於用的是公帑,公屋的維修及管理是長期責任,社會各階層應該就此議題透過多作討論,而政府亦應多聽取各方意見作參考。總的來說,多建公屋是穩定民心的一步,提升居住環境質素亦符合社會趨勢,要平衡的只是收支比對及對私人房屋市場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