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6月8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來鴻:鄧林:自然的簫聲 遠古的回音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6-08]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 鄧林的梅花畫作。 網上圖片

熊光楷

 鄧林是小平同志的長女,我和夫人壽瑞莉與鄧林熟悉,源自呂正操之女呂彤巖的介紹。鄧林性格爽朗,頗多平民意識。有時候我們在玉泉山聚會,鄧林會帶來自己做的四川涼麵,麻辣味非常地道,既省錢又省時間,我們都吃得很高興。

 鄧林還有一絕,就是對音樂非常熟悉。她說,她從小就喜歡音樂,還曾在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學習。有了她,就會有歌聲。有時候,我們唱起幾十年前的老歌,旋律還記得,但歌詞都記得模模糊糊了。這時,請教鄧林,準沒錯,她幾乎都能清清楚楚地記住。

 鄧林是職業畫家。她從18歲開始學畫,師從花鳥畫家汪慎生先生。當時,她正在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學習。隨著畫藝進展,尤其是學畫願望日益強烈,兩年後她轉入中央美術學院附中,並於畢業後進入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師從李苦禪、郭味蕖、田世光等先生專攻花鳥畫。

 我從1994年開始收藏簽名蓋章書,其後,我的夫人壽瑞莉也參與進來,與我一同收藏,並幫助我歸類、整理、錄入電腦中進行管理。促使我進行這項有意義的工作的源頭,是鄧小平的小女兒鄧榕(毛毛)贈送給我一本鄧小平同志親筆簽名的《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事實上,我和夫人的收藏也得到鄧林的很大幫助。2003年2月8日,鄧林送給我們一本蓋章的《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她還細心地附條說明,這方鄧小平印章好像用過,因為圖章上沾了許多印泥。有意思的是,後來我們又遇到鄧林,她告訴我們,那方印章已經捐給了四川廣安的鄧小平故居紀念館。看來,收藏一定要把握機會,否則很可能會與珍貴的藏品失之交臂。

 作為收藏愛好者,鄧林的畫集當然也在我們的收藏之列。2003年1月18日,鄧林將一本《鄧林畫集》(人民美術出版社,2001年8月第一版)簽名後贈送給我和夫人壽瑞莉。通過《鄧林畫集》,我們可以欣賞到鄧林繪畫藝術的概貌。

 稍稍翻閱,就可以發現,鄧林的繪畫主要集中於兩個領域:大寫意花卉畫,以及由彩陶紋樣幻化而來的抽象水墨畫。在畫冊的前半部分,基本上都是寫意花鳥畫。1987年,鄧林將一幅抽象水墨畫命名為《第一張》。從那往後,抽象水墨畫所佔比重逐漸增加,再往後,還有許多根據她的抽象水墨圖案用純絲手工編織的壁掛。對於自己的繪畫題材,鄧林有非常形象的比喻。她把寫意花鳥畫比做「自然的簫聲」,把抽象水墨畫比做「遠古的回音」,純絲手工編織的壁掛系列就命名為「遠古的回音」。

 鄧林最初所學,就是大寫意花卉,並以畫梅廣為人知。「文革」後,鄧林恢復畫畫,雖以梅花為主,但也畫松、竹、菊、荷花、枇杷、籐蘿和葡萄等。到了上世紀80年代後期,鄧林開始集中精力畫梅,既畫墨梅,也畫紅梅、綠梅。鄧林的梅花,枝幹紛披,雄渾大氣,刪繁就簡,不拘細節,通過寫意很好地表達了心性。進入上世紀90年代,隨著抽象水墨畫的進展,鄧林雖然仍以畫梅為主,但常常配以其他花卉和器物,其精神內蘊更加豐富。

 中國寫意繪畫講究妙在似與不似之間,這實際上為鄧林後來進行抽象水墨創作打牢了技藝基礎。上世紀80年代後期,鄧林有機會分別到美國和法國觀摩現代藝術,又研究了原始藝術對西方現代藝術的影響,經過系統分析,認為「中西藝術都發端於抽象,但西方藝術很快走入了具象,近代又回歸了抽象,而中國藝術卻在長期發展中未完全走入具象,至近代受西方寫實主義影響才走入具象。而中國畫妙就妙在它的意象精神,「不為形似、具象所束縛」。這個觀點促使鄧林從中國原始彩陶藝術的原創性和抽象性入手,探索抽象水墨畫並進而步入現代藝術殿堂。

 上個世紀80年代末,鄧林脫胎於彩陶紋樣的抽象水墨畫問世,立即令人耳目一新,受到海內外同行的一致稱讚。這些作品,氣勢磅礡,拙樸厚重,似是無章可循,但又切合於人的審美興趣。中國傳統水墨的魅力在其中表達得淋漓盡致,同時又彷彿能與遠古對接,將古今融為一體。鄧林說:「我追求的效果也許只能用音樂作比喻:平衡和對位,以及光暗之間的節奏。」這些抽象水墨畫經放大後,用純絲手工編織的方式做成壁掛,使水墨的韻味更加顯露無遺,並大大增加了原始力量和氣勢。

 欣賞鄧林的畫,總讓人忍不住想到她作為小平同志長女的特殊身份。我和夫人壽瑞莉特別欣賞鄧林的一個觀點。當有些「前衛」藝術家創作出醜化、諷刺共產黨領導的作品時,鄧林的話擲地有聲,她說:「藝術家的使命就是愛國!」藝術應該是正面的,積極向上的,在改革開放時期藝術家更應該肩負理想。

 也許,視覺藝術是相通的。除了畫家的身份之外,鄧林還是攝影愛好者。她很早就學會了照相、沖洗相片,並且有意識地為小平同志拍了20多年照片。小平同志於1997年去世後,為緬懷父親,鄧林找出這些照片,經過精挑細選,選出120幅結集出版了《鄧小平——女兒心中的父親》攝影集(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12月5日,她將這本攝影集簽名贈送給我。在書中,鄧林寫道:「這不是一部史詩,不是一代偉人的畫傳,也不是攝影家藝術技巧的展示。這只是女兒心中留下的對父親永不磨滅的記憶,是女兒對父親深深的思念。」

 (作者熊光楷上將是前副總參謀長,喜歡收藏名人簽名書和畫冊。)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從笨小孩說到劉姥姥 (2011-06-08) (圖)
古今講台:龍捲風與龍 (2011-06-08)
亦有可聞:冰片龍腦 (2011-06-08)
古典瞬間:對「方解著衣吃飯」認識的反差 (2011-06-08)
來鴻:鄧林:自然的簫聲 遠古的回音 (2011-06-08) (圖)
歷史與空間:幾首僧人詩的欣賞 (2011-06-07) (圖)
亦有可聞:學者四失 (2011-06-07) (圖)
豆棚閒話:謀利 (2011-06-07) (圖)
詞話詩說:枯榮 (2011-06-07)
歷史與空間:中國書院的傳統 (2011-06-04) (圖)
豆棚閒話:蛻 變 (2011-06-04)
文化觀察:閱讀和寫作 (2011-06-04)
文化觀察:又是一年春草綠──讀《梁遇春文集》 (2011-06-04) (圖)
歷史與空間:一鍋燴三「悔」 (2011-06-01)
亦有可聞:瞿秋白的鐵骨柔情 (2011-06-01)
古今講台:明天有沒有電 (2011-06-01)
人文世相:語言囚籠 (2011-06-01)
心靈驛站:莫讓心情先白頭 (2011-06-01)
歷史與空間:何時罪己? (2011-05-31) (圖)
亦有可聞:官話、普通話、國語 (2011-05-31)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