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6月11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文化觀察:布熱津斯基:戰略家的塗鴉之作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6-1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布熱津斯基的「特殊的書」。 作者提供圖片

文:熊光楷

 布熱津斯基是中美關係中的重量級人物。他於1928年出生於波蘭,父親是外交官,幼年隨父母生活在國外,後移居美國並加入美國籍。1961年,布熱津斯基出任肯尼迪總統的外交政策顧問,1977年出任卡特總統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正是在此任上,布熱津斯基訪問中國,對實現中美建交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布熱津斯基是國際知名的國際關係、地緣戰略專家,是美國最著名的智囊人物之一,他的著作《大棋局》、《大抉擇》、《大失敗》、《大失控》等影響廣泛,也都有中文譯本。

 多年來,我和布熱津斯基一直保持交往,各自服務於自己的國家利益,並探討發展中美關係的各種可能選擇。2004年1月,我以中國國際戰略學會會長的身份,邀請他訪華。除了在北京的活動外,我還陪著他驅車200多公里,訪問了河北承德。在承德,他不但參觀了著名的避暑山莊,還考察了當地的經濟狀況。他對我說:「北京的發展很好,距離北京200多公里的承德,發展得也很好。這說明中國是全面均衡的發展。俄羅斯不是這樣。莫斯科很好,但離開莫斯科200公里,發展水平就與莫斯科相差很多。」2007年10月底,我再次以中國國際戰略學會會長的身份,邀請79歲的布熱津斯基偕夫人訪華。除了與我國領導人會見,在戰略學會演講並座談外,我還和夫人壽瑞莉陪同他們遠赴河南、廣西等地參觀訪問。由於這些交往,我得到了布熱津斯基幾乎所有重要著作的簽名蓋章本,但我沒想到,這次河南之行,還使我最終收藏了一本非常特殊的布熱津斯基塗鴉之書。

 這個特殊的藏品需溯源到布熱津斯基的夫人埃米爾.布熱津斯基。埃米爾是一位現代主義的雕塑家,她最喜歡的雕塑材料是巨大的原木樹幹,擁有自然的扭曲與節疤。2007年11月4日晚上,時任河南省委書記的徐光春會見我們一行並設晚宴款待。席間,聽說埃米爾是位雕塑家,時任鄭州市市委書記的王文超說,鄭州新建中的鄭東新區也規劃了一處雕塑相對集中的景區。說著說著,就有了邀請埃米爾為鄭東新區創作雕塑的想法並得到在場人士的一致贊同。

 在以後的日子裡,埃米爾首先想到一尊兒童雕塑,我們已經看到了照片,並且開始商量船運價格了。此時,埃米爾聽說鄭州為這尊雕塑設計的陳列地點在廣場上,認真的她覺得廣場太大,「身材」較小的兒童雕塑無法與之相配,於是決定換成她最拿手的巨型原木雕塑。不久後,這尊名為「森林斜紋」的雕塑就跨海越洋來到了中國,抵達了河南鄭州。

 2010年7月,得悉布熱津斯基受邀訪問蒙古,我便邀請他偕夫人順訪中國,到鄭州出席「森林斜紋」揭幕儀式。7月13日晚,我們夫婦陪同布熱津斯基夫婦飛抵鄭州。7月14日上午,「森林斜紋」在鄭東新區CBD紅白花公園揭幕,我和河南省、鄭州市的一些領導出席了揭幕儀式。「森林斜紋」是一件現代主義的橡木雕塑,通過對樹幹的選材與加工,展現樹木本身的美感與生長經歷,體現「為生命奮鬥」的精神。在揭幕儀式上,埃米爾熱情洋溢地講述了這件雕塑的創作過程和寓意,現場氣氛溫馨熱烈。

 當天下午,我們就飛返北京。布熱津斯基夫婦預訂的航班是直接從首都機場轉機返美的,我和夫人於是就在機場為他們送行。在機場貴賓廳,埃米爾將她簽名的畫頁《家庭樹》送給我們夫婦,作為回贈,我將《藏書.記事.憶人:印章專輯》贈送給他們夫婦。雖然不會中文,但布熱津斯基當場就在我的解釋之下很認真地翻閱了我的書。對於我能搜集到那麼多重要的蓋章書,他很驚奇。他說:「我也有一本很特別的圖畫書,對於我來說很有紀念意義,我回到美國後會寄給你。」

 沒過多久,一位從美國回來的朋友就帶回了布熱津斯基的「特殊的書」。書名是《書目與圖畫》,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他的著作目錄及相關版本,第二部分是他分析有關政治進程及國際事件的文章目錄,第三部分是他撰寫的有關外交政策行動的文章目錄。每一部分均配有布熱津斯基的黑白圖畫。這些圖畫均由簡單的線條組成,雖然包括一些可以理解的圖形,但整體上比較抽象,裝飾性較強。如在《大失敗》一書版本信息旁邊配的圖畫,看起來像是一架正在飛行的宇宙飛船,但並沒有明確畫出機翼、機尾、駕駛艙等形象;在《大失控》一書旁邊配的圖畫,看起來像是一張建築草圖,但除了兩段樓梯台階可以理解外,其他線條似乎都沒有什麼邏輯聯繫。

 在簡短的序言中,布熱津斯基談到這些圖畫,他說,這些不是圖畫,只是下意識的塗抹,應該稱之為「塗鴉」,是他在開會、談判等情況下,受到會場氛圍、談話主題等因素影響,下意識地畫出來的,所以他也無法說清這些塗鴉的明確內涵,但有一點很明確,就是這些塗鴉有一種「平衡的感覺和內在的聯繫」。布熱津斯基一共有258幅這樣的塗鴉之作,書中刊登了34幅。

 這本書的最特殊之處是,它是純粹手工的作品,使用手工製作的亞麻紙,由人工裝訂而成。亞麻紙手感粗糙,色澤米黃,邊緣凹凸不齊,但給人一種原始的質樸感。書中的塗鴉、照片、文字都經過了做舊處理,很切合於亞麻紙的質感。整本書又用塗抹紙漿的亞麻布紙板包裝,益發顯出樸素的藝術氣質。這本書總共印了150冊,均有布熱津斯基的簽名。贈送給我的這一冊,編號為2。

 在大量嚴謹的政治外交工作與學術活動之餘,布熱津斯基還有這些塗鴉之作,並且竟然用這種別致的方式印刷出來,分贈好友,這使我認識到了布熱津斯基的另一面,也使我更加理解他與作為雕塑家的夫人在藝術上的契合。

 (作者熊光楷上將係前副總參謀長,喜歡收藏名人簽名書和畫冊。)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淺談中國畫中的題跋和印章 (2011-06-11) (圖)
生活點滴:何處覓粽葉 (2011-06-11)
文化觀察:熱點詞評 (2011-06-11)
文化觀察:布熱津斯基:戰略家的塗鴉之作 (2011-06-11) (圖)
歷史與空間:從笨小孩說到劉姥姥 (2011-06-08) (圖)
古今講台:龍捲風與龍 (2011-06-08)
亦有可聞:冰片龍腦 (2011-06-08)
古典瞬間:對「方解著衣吃飯」認識的反差 (2011-06-08)
來鴻:鄧林:自然的簫聲 遠古的回音 (2011-06-08) (圖)
歷史與空間:幾首僧人詩的欣賞 (2011-06-07) (圖)
亦有可聞:學者四失 (2011-06-07) (圖)
豆棚閒話:謀利 (2011-06-07) (圖)
詞話詩說:枯榮 (2011-06-07)
歷史與空間:中國書院的傳統 (2011-06-04) (圖)
豆棚閒話:蛻 變 (2011-06-04)
文化觀察:閱讀和寫作 (2011-06-04)
文化觀察:又是一年春草綠──讀《梁遇春文集》 (2011-06-04) (圖)
歷史與空間:一鍋燴三「悔」 (2011-06-01)
亦有可聞:瞿秋白的鐵骨柔情 (2011-06-01)
古今講台:明天有沒有電 (2011-06-01)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