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王永平以「港式奶茶」作比喻,指本港自由、法治的社會環境與內地不同,認為本港應推行獨有的「港式國民教育」。香港文匯報記者劉國權 攝
公民教育與國民教育息息相關,王永平認為,香港在推動國民教育時,亦應重視基本的公民教育。他坦言,日常生活中,發現不少青少年沒有讓座習慣,公民質素似不及日本及台灣,認為青少年要「先做好公民,才能做好國民」。他又強調,學校推行國民教育時,須以平常心看待,認為與其只培訓「口號式」的國民,不如先提升學生的公民質素。
教育局2000年起已將公民教育列作重點教學目標之一,去年《施政報告》進一步建議設立「德育及國民教育科」,以提升學生國民身份認同。王永平認為,香港在加強國民教育的同時,亦要同時注重基礎公民教育,兩者並不排斥,甚至應具互動關係,「要成為良好公民,才能是一個好國民;如基本公民都不能做時,還談什麼國民」。他以個人經驗為例指,香港公民教育仍有提升空間,「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發現香港年輕人甚少讓位予老人家,公民質素似比台灣、日本為低」。
至於學校教與學層面,王永平指,單單「口號式」灌輸,絕非推動國民教育的好方法,「如果只是培養一個只會喊愛國口號的學生,我情願要會讓座的學生」,他認為,後者才能成為一個良好國民。 ■香港文匯報記者 馮淑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