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6月29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龍聲飛揚:國民教育適合回歸祖國的香港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6-29]     我要評論

龍子明 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青年交流促進聯會主席

 要求公民首先確立國家意識,培養對國家的忠誠和認同感,是世界各個國家都關注的一個問題,特別是在一些多民族國家或者諸如美國之類的移民國家。香港經歷百多年的殖民統治,令很多香港人對自己的身份產生疑惑,導致港人對祖國產生誤解甚至隔閡,難以作出中肯的定位。回歸後,身份認同一直是港人面臨的深層次文化問題。回歸以來的14年,港人一直在尋找自己的身份認同。因此,推行國民教育不僅是國際慣例,而且特別適合經歷了長期殖民統治後回歸祖國的香港。

 推行國民教育是國際慣例,香港也不能例外。外國學者Ramirez和Boli-Bennett研究了1870年到1970年各國憲法,發現憲法中訂明國家有義務提供國民教育的個案從43個增為139個,這顯示推行國民教育是國際慣例。香港應遵循國際慣例,推行國民教育。

國民教育並非「洗腦工程」

 社會上有少數意見指,「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是「政治宣傳」、「狹隘民族主義」、「洗腦工程」,如此將國民教育妖魔化和污名化,違反情理,也忽視了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重視國民教育的現實。「洗腦」(brain wash)是描述一種精神被控制的狀態,法西斯、邪教都有一套強迫性的精神控制方法,這與知情意並重的國民教育完全是兩回事。「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諮詢文件首頁有孟子的話:「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離婁章句上)。」明確地闡述了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目的,此科涵蓋個人、家庭、社群、國家、世界五大範疇,為學生灌輸正確個人價值觀,提升國民素質。可見,國民教育根本不是「洗腦工程」,而是提升國民素質的「健腦工程」。

 社會上有少數意見質疑,由「公民教育」改名為「國民教育」,不符合當今世界時代潮流,是一種倒退做法云云。但事實上,國民教育和公民教育有重疊和交叉,不同之處在於,國民教育是國家建構的一部分,任何政體的國家中都會有國民教育。公民是具有一國國籍的人,一個人首先是某一特定國家的公民,而作為一個國家的公民,脫離國家就無所謂公民身份。

有必要從跨學科、滲透式轉為學科模式

 社會上有意見認為,歷史、語文、德育及公民教育等,已是國民教育,毋須另設新科。我們認為,公民教育從跨學科、滲透式轉為學科模式,可以讓學習目標更清晰,也可以讓學生的學習跨度較均衡,從個人、家庭、社會、國家到世界,讓學生對學校、家庭、社區、工作生活、國家發展、世界議題都有更廣闊的視野和積極的態度。新學科非單純通識或知識灌輸,應該整合德育與國情教育,藉有系統的學習,培養學生的正面價值觀及態度,令學生具備良好的個人品德和國民素質。「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應結合歷史、文化和當代國情,古今並重。在建構國民身份認同方面,需要了解國民身份的構成部分和建構國民身份認同的不同層面。在推行策略方面,則宜情理兼備,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從認知轉化為情感、再落實為行動,當中的關鍵在於情感的轉移。 

課程學習階段設置合理

 「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諮詢文件公布的課程綱要,學習階段分為小一至小三、小四至小六、中一至中三、中四至中六,並涵蓋五個生活範疇,依次為個人、家庭、社群、國家及世界,其中以灌輸國民教育的「國家範疇」佔最重要部分。學生由小一起學習國慶、國旗、國徽及國歌,「萌發對國家的歸屬感」;小四起學習《基本法》及「一國兩制」,「鞏固對國民身份認同」;初中起學習國家憲法及重要機構職能,「承擔作為國民應盡的責任」;至於中四起課程較艱深,是要了解當代社會及經濟發展,「以身為中華兒女而感到自豪」。至於小四至小六、中四至中六,會學習法治、人權、民主、自由等精神。

 事實上,類似的教育在世界早已實行。例如,美國學生由小一起,每天在上第一節課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全體起立,手放胸前,唱國歌,向國旗敬禮,並背誦誓言。美國等國家的教育法明確規定,學習憲法是國民教育的重要內容。《基本法》衍生於中國憲法,是香港回歸祖國以後適用於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小憲法」,本港學生小四起學習《基本法》及「一國兩制」,是比較合適的。至於小四至小六、中四至中六,學生已有一定獨立與理性思考能力,此階段讓學生自由判斷、立論,重視獨立與理性思考,學習法治、人權、民主、自由等精神,有助讓學生清晰自己如何作出判斷,了解自己的價值取向。

 本國歷史教科書是國民教育的主要媒介,世界各國都普遍重視本國歷史教科書的編寫,不論歷史悠久還是短暫,政治制度和國體如何,幾乎每一個現代國家的本國歷史教科書,都把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精神培養放在最重要的地位。例如,韓國政府以法律的形式規定,中學歷史教科書應在內容上強調本民族的主體意識,培養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美國中學本國史《我們美國人》以5個單元、40個章節,記敘了從土著北美文化時期,直到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社會發展歷史。英國的中學歷史教科書只有一冊,初高中聯用,核心內容是英國本國的歷史發展進程。非洲各國在中學歷史教科書不惜筆墨,充分挖掘和介紹本國歷史上的燦爛文明和反抗殖民統治的典型事例。

政府應投放資源鞏固中史科課程

 香港教育局早年已將中史科從初中必修科中剔除,造成國民教育被邊緣化的狀態。自2000年教育局課程發展處容許學生自行選擇是否修讀中史科後,470多間中學,已有120間在初中課程無開辦中史科。筆者認為,特區政府不應一方面積極推動國民教育,另一方面卻對國史教育被邊緣化無動於衷。當務之急是,須重新將中史科列為必修科。此外,目前香港中史教科書的內容和編寫方式需要改革,建議教育局邀請高水平的專家學者,根據「一國兩制」方針和世界各國都普遍重視本國歷史教科書編寫的慣例,編寫適合香港學校歷史教學適用的中史科教科書。

相關新聞
龍聲飛揚:國民教育適合回歸祖國的香港 (2011-06-29)
艾未未取保候審凸顯 —— 中國司法運作獨立與公正 (2011-06-29)
香港建第三跑道 免市場需求流失 (2011-06-29)
余若薇顛倒是非 黃毓民人格分裂 (2011-06-29)
應對紛擾世情 提高國家安全意識 (2011-06-29)
消委會是無牙老虎? (2011-06-29)
香江透視:香港需要怎樣的宏觀視野? (2011-06-28)
廿四味:反對派以選特首綑綁區選自取其敗 (2011-06-28)
復建居屋是解決樓價高企的良方? (2011-06-28)
政經多面體:當心金融海嘯第二波再來 (2011-06-28)
南海不應是中美的博弈場地 (2011-06-28)
田園快語:環境保育政府不容卸責 (2011-06-28)
西方走廊:新拉登讓華盛頓倍感頭痛 (2011-06-28)
指點江山:大律師公會豈有資格以「朕即法律」姿態誤導市民? (2011-06-27)
老美帝新觸角 中國如何應對 (2011-06-27)
反對派才是同流合污狼狽為奸 (2011-06-27)
社福規劃 與時俱進 (2011-06-27)
反對派借葛輝風波劍指科技界議席 (2011-06-27)
蔡英文的難題 (2011-06-27)
大律師公會「違憲論」誤導市民 (2011-06-25)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