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智文 教育工作者
高級程度會考剛剛放榜,大學聯招結果亦快將公布。每年能成功考上本港受資助大學的高考生僅百分之十八左右。下學年是最後一屆高考,而首屆三三四學制的中學文憑試亦同時舉行,即是說,同年有兩批學生透過兩種考試制度考入大學。各間大學就學制改革籌備經年,相信銜接問題不大。然而,值得關注的是,下學年同樣會有兩批未能考進本地受資助大學學位的學生,為數以萬計。究竟,特區政府或有關院校是否為這些青年人的出路做好配套呢?尤其是近年形形色色的大專課程紛陳,不少課程的質素早為人詬病,這是有必要正視,並早作長遠規劃。
首先,以毅進課程為例,一直以來,毅進課程為中學會考成績未如理想者提供進修的梯階,每年更有數以萬計的會考畢業生報讀,完成課程相當於會考五科合格,學員可據此成績投考公務員,乃至紀律部隊。不能否認,經過多年來的實踐,毅進課程已具相當的認受性,可以說是為公開試成績稍遜的學生提供向上流動的機會。而來自僱主認受性,得來不易,是需要時間建立的,讓僱主明白這些畢業生具備適切知識與技能,即是所謂的「可聘用性」。但是,在三三四學制下,當局雖一再重申毅進會以另一種形式出現,並以舊課程為藍本,讓新學制的中六畢業生報讀。據悉,有關的課程的詳細內容仍在草擬當中,細節如科目內容、入學準則等至今仍未公布。至於能否趕及2012年實施,委實令人憂慮,又新毅進與院校協作的安排、教師的培訓等,仍未見當局進一步披露。筆者認為,新制下的高中生有其權利了解其出路,而僱主也要知悉課程的性質,有關當局誠宜謹慎處理,及早公布。
為未能考上大學的學生提供配套
第二,目下大專院校眾多,舉凡高級文憑、副學士先修、副學士的名目不鮮,課程質素參差。這些課程大多「自負盈虧」,不受政府資助。正因如此,營運者傾向以商業模式運作。為節省成本,不少院校寧願多聘請兼職教師任教,如是者或會影響教學質素。雖說每所大學下的附屬學院或社區學院各有其「質素保證」機制,但政府似乎無從監管。近年,有關這些大專課程的投訴不絕於耳,時而導師故意在試前向學生提供提示,讓學生容易過關,又有傳聞個別院校大幅上調學生成績,製造合格假象。長遠來說,會影響課程的學術水平及其認受性。政府是否有責任在這些課程的「質素保證」機制中扮演把關的角色,如核實其師資、師生比例、教學設備是否誠如廣告所述,凡此俱值得深思的課題。
不難發現,近年社會聚焦於各所大學如何應付大學四年制課程,對於這些本科以外,次一級的大專課程,關注不足,甚至不受重視。如前所述,從高級文憑、副學士先修、副學士的問題不少,政府有責任就這些課程作出全面檢討,並作長遠的規劃,尤其是學生完成了高級文憑或副學士,應否提供更多的學額銜接本地受資助的大學學位課程呢?不然,學生報讀自資學位課程,學費驚人,背負沉重的經濟壓力,債務重重,對培育具競爭力的人才而言,亦非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