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7月29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香港發展教育產業的重要因素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7-29]     我要評論

林偉明(香港)明愛專上學院

 隨著香港政府把公營大學的非本地名額由原來的百分之十增升至百分之二十,香港的私立大學在可見的將來愈來愈多,政府逐漸把碩士程度以上的課程規定為自負盈虧的課程,香港社會各界,只要改變傳統精英教育的觀念,認清在普及高等教育底下各種院校的分工與功能,香港要使「教育」成為可持續發展的產業,既吸收外來收入,又為各階層培訓人才,確實指日可待。

 2009年,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在發表的施政報告《群策創新天》中,提出了新「六大產業」為香港今後經濟發展的新方向,「教育產業」正是其一,其目標是「鞏固香港的區域教育樞杻地位,提升香港的競爭力」。對於港府要發展高等教育,各界反應不一。贊成的,大都從「經濟效益」來說,認為教育產業化已經是世界潮流,大有可為,如果能夠確立教育國際化的思維,則能「吸納世界更多優質高材生到香港讀書」,並且可以增加經濟收入,培育人才爭強競爭力。

對發展教育產業的憂慮 

 然而,反對也大有人在,其理由有以下三大類別:

 (1)不應把教育與賺錢掛u。論者認為,把教育作為賺錢的工具,作為發展經濟的門路,並不恰當。世界上有少數以營利為目的的辦學公司,但,那只是「學店」而非學校。而政府所謂教育產業,只是教育市場化、商業化,一切只以功利錢財收入為準則,而忽略教育的社會公益性,而使學校的功能變異,淪為學歷文憑的生產地。

 (2)不應置本地學生需求於不顧。在合資格的本地學生未能升讀本地大學的情況下,發展教育產業是本末倒置的事情,根本忽略本地學生的需要。加上私立大學發展初期,既無長年累積的校譽,學費又貴,難以吸引內地與外國的學生來讀。因此,政府現階段應重點發展本港名牌大學優勢,招攬優秀學生來港,在現階段以「萌芽期」的私立大學作招徠並不可行。

 (3)急速發展私立大學與自資學位,勢必導致學生質素下降。在學位大幅增加的情況下,政府如果缺乏有效的監管措施,便會難保教育質素,導致教育泡沫,製造大量「野雞大學」。

需要改變教育思維

 關於第(1)點,持這種看法的人視教育為神聖的工作,不應與錢拉上關係,如果沾上錢的元素,便會使教育失去「社會的公益性」。例如,只會開辦一些熱門的科目、能夠讓人賺錢的課程,以吸引更多學生。然而,這個觀念乃出於一個假設,就是「教育產業化」會使「教育價值失衡,教育行為失措,學校功能變異」。這種判斷從邏輯上與事實上來說都有嚴重的偏差。第一、從邏輯上來說,「教育產業化」只是要推行的政策,而「教育價值失衡」等則是推行後可能出現的結果,兩者之間沒有必然的關係。第二、從事實來說,像美國的哈佛、英國的劍橋,也曾經開辦經濟較高效益的項目,卻不曾因為朝產業化發展而聲名稍遜,可見「價值失衡」並不是「產業化」的唯一結果。再從政策的推行來說,只要有關當局(如教育局、教資會)在釐定相關措施時,能夠在教育價值與產業化中取得平衡,便不會使「學校的功能變異」。如果說,香港的政府與學術界經過多年來的努力,香港的大學終於在國際上闖出名聲,能夠吸引外地學生來讀,在資源增值、不失教育價值的前提下,多收取到的學費投放回大學的發展,筆者實在想不出,為甚麼教育不能與錢掛u。

 對於第(2)點和第(3)點,矛頭直指私立大學,認為政府如果靠私立大學發展教育產業,對外,在私立大學缺乏好名聲的情況下,難以招攬海外學生;對內,則會拉低教學質素。持這些觀點的人,主要仍然抱持香港一貫的精英教育思維,忽視普及教育的實質情況與需求。香港如果要成功發展教育產業,要使教育產業成為新六大經濟產業之一,首要解決的恐怕還是改變傳統觀念的問題。

發展教育產業大有可為

 隨著香港朝向知識型經濟轉型與發展,社會對高等學歷的需求隨之增加。政府雖然逐漸增加公營大學的大學學額,卻由於香港高等教育成本極高,以一個就讀三年制大學課程的學生來說,政府每年投入的資源便不下十萬元。因此,每年仍然有不少適齡學生,即使取得最低入學的資格,仍然無法進大學就讀。這些被大學拒諸門外的學生,轉而入讀私立大學(自資學位課程)。社會輿論卻又認為,新興的私立大學無論在設施、師資、校舍上,都遠遜公營大學,以這種條件培訓出來的學生,質素很可能會下降。表面上,這種看法很合理,背後的依據仍然出於非常弔詭的對「精英教育」的迷思:所謂精英,不是指精英的學生,而是精英的學校。要培養出好的人才,就必先要有好硬體。學校的硬體如果夠「硬」,即使不是精英的學生,也可以將之培育成有質素的人才。然而,以筆者多年從事大專普及教育的經驗來說,這些在公開考試中成績較次的學生,最需要的不是國際級的教授與傲視全球的教學設備,而是了解他們實際需要的教師與配合他們需要的課程。私立大學在這方面,定必可以做得到。

 再說「急速發展私立大學與自資學位」,就會導致質素下降,又是與發展教育產業便會導致教育價值失衡的推論一樣,有太多假設。既假設私立大學請不到好老師,又假設政府會缺乏監管。香港高等教育的學術監管,向來由兩種單位執行,一是香港各公營大學本身有一套完善的自我監管與評審機制;二是倚重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評審局憑藉完善的評審要求,以及依靠海外專家與本地學者組成的評審團,為各私立院校進行院校評審與課程甄審,行之有效。如果說私立大學急速發展,便會缺乏監管,是無視評審局多年來為香港高等教育所作的貢獻。

相關新聞
縱論香港:對反對派的三線選戰部署不能掉以輕心 (2011-07-29)
廿四味:公民黨作賊心虛 (2011-07-29)
堵塞補選漏洞 阻遏「公投」禍港 (2011-07-29)
香港發展教育產業的重要因素 (2011-07-29)
西方走廊:「談判」凸顯美軍阿戰無勝算 (2011-07-29)
止戈為武:解放軍多種形式提高快速投送能力 (2011-07-29)
反對「替補機制」其行可鄙 (2011-07-29)
來論:藉動車事故否定「中國速度」既違背事實也不公平 (2011-07-28)
國民教育「洗腦論」是個偽命題 (2011-07-28) (圖)
美國債務違約後果嚴重 (2011-07-28)
順天知命 行善積福 (2011-07-28)
實事璆是:全民自願醫保行得通嗎? (2011-07-28)
政經多面體:九巴真的會放棄經營巴士嗎? (2011-07-28) (圖)
來論:討論遞補制 馬嶽實不應出爾反爾 (2011-07-27)
廿四味:曲解遞補機制 不惜偷換概念 (2011-07-27)
公民黨為外傭爭居權損香港利益 (2011-07-27)
讓巴士公司設立燃油附加費 (2011-07-27)
增建公屋紓緩市民住屋困難 (2011-07-27)
人民幣國際化的另類風險 (2011-07-27)
應加大對中小製造業的扶持力度 (2011-07-27)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