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中央政府大力支持香港與內地科技協作,但專家指,要做出成效,香港政府、社會及院校仍有多方面工作需要配合。圖為科技人員於實驗室工作。 資料圖片
——學者倡人在內地貢獻港 放寬人事政策免雙重稅
中央政府的挺港新政,包括加強支持香港科技發展,明確推動香港與內地科技創新及產業領域的相關合作,為香港一直陷於困局的科技產業帶來新契機。不過,在落實時如何克服兩地制度的差異,特別是研究資金不能「過境」使用所引起的新挑戰,卻需要大量協調工夫。大學高層及專家學者認為,香港學界及社會都應引入新思維,認可研究人員「人在內地、為港貢獻」的新模式,豁免科研項目雙重賦稅及放寬大學人事政策等,以促進兩地科技協作;而香港政府更需要「Pick Winners」,策略性地選定科技發展範疇及團隊,才能讓科技產業真正做出成效。 ■香港文匯報記者 任智鵬
港校積極內地設單位申研資
由於香港與內地制度不同,目前兩地提供的研究資金,除個別少數的合作專項外,基本上都不能「過境」使用,為香港學者參與內地省市級以至國家級的大型科研項目造成障礙。所以現時港校均積極於內地設立實體研究單位如產學研基地、研究院等,再經有關單位申請科研經費,藉以繞過問題。
學者長駐內地易惹爭議
全國人大代表、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黃玉山表示,有關方法雖能處理研究資金可攜性情況,但亦為大學科研人才的管理帶來新挑戰。他表示,香港學者申請內地資金作研究,通常要進駐內地研究單位一段時間,但從香港社會人士看來,卻惹來「不務正業」的批評,質疑其疏棄香港本土的教研工作,有關爭議需要好好理順。
他認為,學者專家雖然身在內地,但仍然是為香港做事,社會應該改變舊有理念,商討如何認可有關工作,否則會為未來發展構成不少掣肘;長遠來說,更應考慮將之納入現有制度,確立香港內地科技協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才管理新模式。
兩地賦稅對科研構不便
主理香港中文大學於深圳發展的副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徐揚生則提議,兩地稅務及大學人事管理亦應該鬆綁,以作配合。他表示,港校駐內地科研人員除香港本土稅款外,於內地逗留超過指定期限也需要賦稅,而科研單位亦要面對稅務問題,對科研工作或構成不便。
徐揚生並舉例指,現時內地與英國的跨國科技協作,也有實施免稅安排,香港亦可以嘗試爭取,否則將不利於推動兩地科技合作。他又表示,港校學者過往只能請假赴內地進行科研合作,他自己早年便因此經常「用盡」假期;隨著兩地科技合作更頻密,大學亦要考慮於人事行政安排作調節,「如於深圳先進所做研究的30多名中大學者,其實只與本部相距45分鐘車程,我們已將他們等同在中大工作,不需要請假;這些便需要大學管理政策配合」。
港府策略性支持發展增成效
就科技產業協作的未來前景,黃玉山直言,即使克服上述細節問題,以高等院校現有規模投入,亦難成大氣候。他表示,科技產業具有獨特性質,難以單由市場推動發展,需要政府「有為」地做主動,以長遠的眼光「Pick Winners」,即策略性地選取特定的科技範疇及團隊,如環保工業或是新材料等,焦點性地大力支持,才有機會做出成績,成為社會建設新的經濟增長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