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杜法祖)逾百年歷史、靠保濟丸起家的李眾勝堂,去年初爆發含致癌禁用西藥風波;3名小股東勢要問責,昨獲高院批准以公司名義興訟,向涉違反董事責任的公司高層追討。判辭又披露李眾勝堂(集團)有限公司上個財政年度錄得454萬元虧損,現時靠大股東承諾注資才得以持續經營。
3名小股東為前足總主席李亮能、李鏘能(譯音)及李棣生(譯音),他們根據《公司條例》168BC條提出申請,要求代表李眾勝堂(集團)有限公司,向身為公司董事的李亮能繼母李嘉倫、董事黃炳清(譯音)、PCHT Herbal Sciences Limited及Wishland Limited興訟。高院昨批准申請,並指出原本他們應獲公司支付訟費,但法官考慮到公司的財政狀況,現把訟費申請無限期押後處理。
財務報表揭454萬虧損
李眾勝堂(集團)有限公司早前呈上截至今年3月31日的財務報表,除顯示公司該年度虧損454萬元,年度淨債務達1273萬元。法官指出,公司得以繼續經營,全賴大股東承諾繼續注資,但法官指出,表面看來如非大股東作出上述承諾,公司可能早已資不抵債。
判辭又交代西藥風波的來龍去脈,指出該公司2001年起銷售保濟丸膠囊輕便裝,但由於本地廠房沒有相關設備,遂於2008年在董事黃炳清穿針引線下,把磨研材料的工序外判予中醫葯連鎖國際有限公司,但原來中醫葯連鎖國際有限公司暗中把磨粉工序交予廣東另一間沒有註冊的工廠負責。去年一月,保濟丸被揭發含有致癌西藥「酚鑻」及處方藥物「西布曲明」。小股東認為以李嘉倫為首的管理層未有確保貨品安全、事後隱瞞事件,令公司蒙受損失。
|